104董卓的应对 (1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04董卓的应对 (1 / 3)
        酸枣县因境内酸枣树多,所以就取名“酸枣县”。酸枣县与河南尹相临,关东诸侯选择此处起兵会盟,其用意不问可知。

        豫州刺史孔伷参加完诸侯会盟后,就领兵返回豫州颍川郡了。

        兖州刺史刘岱、陈留太守张邈、张邈弟广陵太守张超、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与曹操等其余诸侯都留在了酸枣县,河内郡太守王匡屯兵于司隶河内郡,后将军袁术在南阳鲁阳,一南一北遥相呼应。关东诸侯分四个方向,从南到北对京城洛阳形成了半包围状态。

        刘备仍然在济南郡,只是派了青州从事陶丘洪表示支持。

        因为汝南袁氏,四世三公,海内人望,袁绍乃是士人领袖,众望所归,当为盟主。于是大家遥推袁绍做了盟主,袁绍本人并未抵达酸枣县。

        此时反董联军的一众诸侯之中,官位最高的后将军袁术,朝廷中将军者,以大将军最高,骠骑将军第二,车骑将军第三,卫将军第四,前后左右四将军算是并列第五,皆有开府的权力,属于是重号将军。像刘备的征东将军,则属于是杂号将军。

        因此,袁绍以渤海太守自称行车骑将军,兼司隶校尉,因为他还拿着司隶校尉的印绶,又自称“承制诏书”。

        称车骑将军,这就比袁术的后将军大了一级,好符合他盟主的身份。所谓“行”就是代理的意思,行车骑将军,意思是车骑将军现在空缺,所以袁绍他就勉为其难的暂时代理了。

        “承制诏书”的意思,简单来说,就是让大伙都不要听洛阳朝廷的了,而是听他袁绍的。

        因为汉家制度有规定,郡国兵无诏不得出郡界,而这次起兵讨董的多半是太守国相,袁绍用自己“承制诏书”的权力,给大伙人人都封了将军、校尉的头衔。当然,都行某某将军,有了这个名义,就可以带兵出界打董卓了。所以,大家也都勉为其难的暂时代理了。

        此时,天下豪杰多归心于袁绍,只有鲍信对曹操说道:“所谓谋略高明的人,是世间所少有的,能统帅天下英雄平定乱世,恢复天下秩序的人,一定就是您啊。假如不是这种人才,尽管强大,将来却必然会失败。您恐怕是上天派来拯救这天下的人吧。”

        只能说这个鲍信,真的是好眼光。

        京城洛阳距离酸枣县,不过区区几百余里,关东诸侯起兵之后,还不过两日董卓就知道了,顿时勃然大怒,于是董卓便要派出兵马来报复,招来心腹前来商议。和平日大批名士云集、高朋满座不同,今日董卓仅仅招了李儒等心腹数人商议。

        董卓怒道:“关东诸侯皆反,我欲以兵击之,当攻打何处为好?”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