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96士道精神 (1 / 3)
这本士人之书,刘备将它起名为《士道精神》,注意,不是武士道精神。
如果不是某些历史原因,刘备其实也想起名叫武士道精神的,免得后人忘了武字,又慢慢的又成了文士。
其实,武士道精神,就是日本的士道精神,只不过日本的士都是武士,所以就叫做武士道精神了。
再加上日本封建社会结束的晚,从近代明治维新一直到招核时期,才算是彻底完结。因此保留了大量的武士道精神。
招核不是错别字,招核,招核,也难怪裕仁招来了核弹么,都是这倒霉名字起的不好。
就连那些被某些国人津津乐道西方的贵族精神,无非也就是西方的封建时代结束的比较晚,这才在现代保留了下来。
在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同样也有大量类似的贵族精神。
最有名的就是宋襄公,好像在现代人看起来很傻,在当时其实是很普遍的现象。
比如晋楚鄢陵之战,郤至三遇楚子之卒,见楚子,必下,免胄而趋风。
三次见到了敌国君主,不上赶紧上去来个“擒贼先擒王”,反而要下车,脱下头盔,快步向前而走来表示敬意,这是不是更傻。
汉代,距离春秋战国还不算太远,还有一些战国遗风,还有一些士人的遗风。因此,刘备准备编撰一本士道精神,用来给手下的士兵洗·脑。不对,是教给他们怎么做一个合格的士人。也不算太过于离谱。
当然,这本书不能用刘备的名义写,那样就太过于吃果果了。
于是,刘备就请了蔡邕来写这本书,蔡邕是天下大儒,名气极大,又是刘备的岳父,完全可以信任,不会曲解刘备的意思。
士,该是什么样子。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