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92复活吧,军功爵上 (2 / 3)
简单来说,秦朝统治下的中国,就和三胖统治下北棒子差不多。任何智商超过二十的人,应该都不想去北棒子家,高呼:像太阳一样温暖,像父亲一样慈祥的伟大领口袖口,三胖万岁吧。
刘备知道,商鞅说的,在某种程度上是对的。
比如:“民之所乐民强,民强而强之,兵重弱。民之所乐民强,民强而弱之,兵重强。”
意思就是说如果民强,则都不愿意当兵了,军事就会弱。而民弱则反之,军事会强。最强的国家应该是治下一群穷鬼,想要打仗的时候一呼百应,而不至于招兵处人庭冷落。想想游牧民族一旦入住了中原,几乎立刻就是战斗力暴跌,这简直就是至理名言啊。
在人类的科技进步到发展出成熟的热武器之前,贫穷其实就是战斗力。当兵的越穷,就越想立功受赏,秦国的“虎狼之师”就是这来的。
商鞅认为,想要国家强盛,就必须使百姓贫弱。因为富民会使百姓放纵,这是积弱的根源。只有贫弱才能让百姓变得不怕死。因为只有贫弱的人,才会重视赏罚。而如果是有财产的人,他完全没有必要用自己的性命为国家效劳。这便是所谓“民贫则力富”、“富则轻赏”。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宋朝,大“送”朝有钱啊。高薪养兵,最后养出了一群废物,因为高薪养兵,最符合士兵利益的方式,就是太太平平的混日子,拿军饷。打仗的事情,还是算了吧,战死了拿不到高薪啊。所以,厚饷养精兵的方式,根本就是缘木求鱼。
只是这话,刘备不能当众说出来。因为,那是“暴秦”啊,再现代翻案风兴起之前,历朝历代对历史的评价都是以“道德”论,而不是以“功业”论。因此,对“暴秦”都是口诛笔伐。而且,耿直如秦朝,统一了全国之后,只维持了不到十五年就挂了,这的确不是长治久安之道。
之后的朝代都比较虚伪,都是玩的是外儒内法,用儒家的君臣父子那一套来治理人心,用法家的法术势治理国家。
最后刘备只好说道:“这个商鞅,根本就是个奸商啊,难怪他叫商鞅。”
此刻,几个和刘备一起商议封赏事宜的文臣,比如戏志才、崔孟、诸葛玄这样比较有文化的,都很想告诉刘备,商鞅不姓商,他叫公孙鞅,或者叫卫鞅也行,之所以叫商鞅,是因为他被封为商君,封地叫商。不过想了想,最后到底还是没有说出来,反正也不是什么大事。
刘备之所以管商鞅叫奸商,是因为仔细一看《商君书》,颠覆了刘备以前的一些看法。
按照某些传说,商鞅的二十级军功爵制度,斩首一人,就能升一级的爵位。再加上一些影视剧、小说的推波助澜。让人觉得秦朝,那可是一个吊丝翻身的好时代,哪怕你出身再低,只要你在战场上勇猛杀敌,再加上点运气不死,就能高官得坐,骏马得骑。
现在刘备仔细一看商君书,才发现,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
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度很著名,这二十级分别是一公士,二上造,三簪袅,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长,十一右庶长,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十七驷车庶长,十八大庶长,十九关内侯,二十彻侯。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