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章 抄写经文 (1 / 3)
第一章抄写经文
飞龙山脉是原柯帝国西南部的一座巨大山脉,方圆几千里,高万丈,自西向东缓慢降低,到乌岭时已是山区向丘陵过渡的地带。太平庙就在乌岭东坡,早上的太阳已经升起很高了,驱散了湿润的雾气,照在破破烂烂的寺庙上面。寺庙看上去规模不大,有两排房子。前面的一排庙宇还显得干净、空旷,一个六十多岁的穿着灰布僧衣的和尚刚刚打扫完卫生,正站在大雄宝殿大门旁边看着远处,这时有人喊道:“云龙法师,我们是来抄写经书的,请问法通法师在吗?”
云龙和尚转头,只见一个四十多岁的男子带着一个小孩,正朝他走来。这两个人云龙都认识,男子名叫海富,住在离太平庙不到十里的平道村,好几次带着家人到庙里来上香。那个小孩时海富的小儿子,刚满十岁,名叫海鹏,长得又黑又瘦,留着短发,眼睛清澈灵动。
云龙对海富笑了笑,说道“两位施主请到这边客房坐,师父正在客房等待,请跟我来。”
“谢谢云龙法师。”海鹏突然说道。
“真是懂礼貌的好孩子。”云龙赞道。
云龙把父子二人带到大雄宝殿侧后的一排房子前面,最左边的房间门前站着一位中等身材的黄衣僧人,大约四十多岁的样子,目光炯炯,神采奕奕,正是法通和尚。
“见过两位施主,请里面坐。几年不见,海鹏都长到这么高了。”
海富回礼道,“谢谢方丈关心,托菩萨保佑,这孩子品行还好,就是不长个子。”
海富来这里烧香有十多次,带着海鹏也来过三次,双方并不陌生。
法通和尚微微一笑,带着海富父子进入客房,房间里只有一张方桌、四条长凳,简陋却干净。海富父子坐一方、法通和尚坐一方,灰衣僧人云龙倒上茶水便站法通和尚身后。
寒暄的一阵,法通和尚说道:“海鹏虽然年幼,看着却很有灵气。云龙,你拿些纸笔和经书,让海鹏临摹一下。”
海鹏原本在平道村张老师的私塾读书,每天放学后就帮着父母做些家务或者农活。在农村,孩子从小散养,生下来不久就带到田间地里去,看着父母干活;稍微大些就得帮助父母做些除草、赶走麻雀、野鸡,放牛等事情,像海鹏这样大的小孩就可以帮着种地、灌溉,收获庄稼了。他们自小熟悉农活,不怕辛苦,甚至乐在其中。可是读书就不一样了,坐在教室里,不敢随意跑动,把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文章往头脑里灌,实在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同班同学大都觉得读书太累,记不住老师教的课文要被训斥、打手掌,所以宁愿跟着父母干农活、割猪草都不愿意读书。
海鹏却不一样,他喜欢的是在学校读书认字,喜欢背诵很长的课文,也喜欢算术,最喜欢张老师夸奖他字写得好,读书有悟性。他最不喜欢的就是割猪草、放牛、种地、除草,凡是农活他都不喜欢。
可惜他才读了不满两年,张老师就说他可以出师了,并且推荐他到太平庙帮助法通和尚抄写经书。他心中并不乐意,好几个同班同学在私塾学了六七年,年纪也大得多,他却是最先出师。
云龙和尚拿来纸笔和一本经文,是一叠白纸和一本叫做《永年》的书。海鹏接过白纸和《永年》,先凝神读了两遍经书的前两页,然后不再看书,蘸上墨水开始写了起来。他看不懂经文的意思,但是所有的字都认识,每个字一笔一划都在他的脑海里显现,他的记忆力好得异乎寻常。
海鹏全神贯注,竟然一字不差的写出《永年》的前两页。海富露出得意的笑容,法通和尚开始见海鹏默写经文显得有些意外,写完之后他看了看字,对海鹏说:“这孩子真是好记性,你写的字和原书一样,但是我看得出他们又完全不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