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零一章 阳神成就,炼神返虚(下) (1 / 2)
话说回来,黄华峰淬炼身体后,觉得肉躯坚韧有余,足堪大用,遂开始炼神返虚。
首先便是“炼神”,这神乃是阳神,而非元神、心神、阴神。盖因为这虚体乃是阳精血魄所化,气息刚阳至正,未经黄庭温养的元神性属阴,是万万碰不得这阳刚之气的。但经心火文烧武烤之后,元神沾了阳气成了阳神,自是可以“炼神”了。
只见黄华峰屏息静气,心灭意起,万象销溶,心神一沉,恍惚间,却见自己来到了一处闪烁着土黄光芒的地方。土黄光芒灿灿烁烁,焕发着一股朴实厚重的气息,这气息宛似浩瀚大地,载育万物,清平而不失慈和。
“气息悠扬,朴实厚重,确实有地载万物的浩瀚慈和,这‘黄庭’称谓倒也实至名归!”在灿灿烁烁的土黄色光芒中,黄华峰漂浮在中空,打量着周遭一切。却是因为意识沉入元神中,来到了温养神识的黄庭所在。
只是粗略打量一眼,黄华峰便飞身而起,向着土黄色光芒最耀眼处疾掠过去。须臾,便来到了土黄色光芒的源点,那源点涌动着股股土黄色巨浪,汹涌奔腾,那气势犹若江河之水,滔滔不绝,势不可挡。
未等黄华峰凑近,一股厚实沉重的气息倏地从土黄色巨浪贲涌散开,扑面而来的气息宛若巍峨大山一般,把他压得几乎喘不过气来。黄华峰惊道:“看来这里就是脾胃了!脾藏意,五行属土,气息巍然,果然恐怖得很!”他却是不知,脾主宰人的意念,在气势上可令人莫名惊悸,生不起反抗的念头,从而不战屈人。
在脾脏这里不敢多留,黄华峰忙不迭寻找起血脉来,待寻找到后,赶紧沿着血脉直上心脏。人的精血实乃最为阳刚之物,在血脉中行走不啻于在地肺岩浆里打滚,纵然元神炼成了阳神,黄华峰依然感觉到似有一股子烈火灼烧。
心主血脉,又主神志,五行属火,乃是精气神与魂魄意的总枢纽。火本是攻坚利器,威力极大,无坚不摧,比之土还要可怖,黄华峰这阳神纵使经过了心火的淬炼,初来乍到之下,也冷不丁被那滚烫的火气狠狠地灼烧了一下。
黄华峰大骇,刚欲要闪躲,却忽的福至心灵,反而在这盘膝坐了下来,任凭赤色心火熊熊燃烧,自身却巍巍然,不动如山。原来元神虽在黄庭温养了一年多,沾染了阳刚之气,但到底并不纯粹,还要在心房淬炼一番才算大成,这步功夫唤作“炼神”。
“炼神”非是要炼化元神,而是要把元神打磨得与道契合。与道契合,实则就是要与真灵中的先天真一之精?相契合。这一步功夫颇费时日,打磨时须得有把铁棒磨成针的耐性。
这一炼,又是半年时光,直至阳神散发出一股浩大宏正的气息,黄华峰方才罢休。只见他身形一闪,扑进心窍,却是要到中脉中去“返虚”了。
返虚,乃是用阳神为引子,命魂为媒介,沟通七大窍穴里的七魄,然后通过心火把三魂七魄熔炼成一体。
所谓人有七窍,耳目口鼻,五脏主之,但这七窍何尝不是指贮藏着七魄的七大窍穴!佛教认为,中脉上有七大窍穴,也即是密宗所说的七大脉轮、七个能量场,它们乃七魄所化;道教认为,在黑道(督脉)与赤道(任脉)之间有一脉从下丹田直通脑海泥九,名为黄道,七魄便是伏在其上。
黄道中脉乃是无形无质的存在,犹若太虚大道一般,着实虚无缥缈,唯有阳神通过命魂方能在冥冥中感应到。这阳神亦是元神,而元神乃是天地人三魂所化。又因为天地二魂游离在外,命魂独住其身,故而命魂为了控住肉身,能量一分为七,乃为七魄。
只见黄华峰兜兜转转,走走停停,也不知行了多长时间,忽见心神一阵悸动,无端端生起一种不可言喻的欢畅舒爽之感,这种感觉犹若百川归海、江河东流,流畅欢愉至极。他的身形甫一落定,中脉中的七大脉轮蓦地生出一种杳杳冥冥的感应,在刹那间,他即把七魄的形迹查探得一清二楚。
天冲魄在顶轮,乃三关所在;灵慧魄在眉心轮,即是脑海泥丸;气魄在喉轮,即在咽喉;力魄在心轮上,心轮即是心脏也,并同时与双手心和双脚心相连;中枢魄在脐轮,在肚脐神阙穴上;精魄在生殖轮,下丹田所在;英魄在海底轮,即会阴穴。
也无须黄华峰的意识驱使,阳神和七魄便像磁铁的阴阳两极一般,一下子吸引在一起。在阳神与七魄相熔炼的瞬间,黄华峰的意识即已回归本体,却任由魂魄相融,阴阳和合。这又是一个漫长的时间,待到魂魄完全融合,斯时,会虚室生白,产生先天真一之神,而精?神三者混一,便是三花聚顶,五气朝元。
一晃间,又是两年过去,几经熔炼,七大窍穴通了六个,唯剩眉心轮还没有突破。不过,在熔炼了六魄之后,黄华峰的元神变得无比壮大,眉心轮的沦陷乃是迟早问题,他倒没有丝毫焦急,仍旧是稳打稳扎,步步为基,向那已很是松动的窍穴冲击着。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