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章 参透造化,神通自显(下) (1 / 2)
坐定蒲团,张思璇朱唇微启,欲吐珠玉,黄华峰却仿佛洞彻心扉,着先道:“切莫着急,等我把心得整理出来,到时再与你俩分说。你且放宽心,误不了你的好事的。”
见到黄华峰这样说来,两女便欣然而去,好让他入定静修。当然对他这手未卜先知的神通,两女也是颇为羡慕的,惊异之余更多的是心驰神往。
有道是:“阴为梦想颠倒,阳为灵觉虚玄。”
阳神不显的凡夫俗子做梦时,也可预见未来即将发生的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物事,但这种预见是阴阳颠倒的,好梦坏事,歹梦好事。阳神显化的修士,心神微动,便可通幽洞微,但凡谁人心中或脑际存在或闪过与他有关的一切好与坏的念头及存想都会被他一一捕应到。
古往今来修道者众,但对阳神的描述大多语焉不详,为它披上一层神秘的袈裟,后来者众说纷纭,仿佛阳神便是上上根基的上圣高真方能悟得的道果。其实这些说法多有偏颇,阳神实则就是元神,要夺天地造化方能显化,显化也即炼?化神。
因而张思璇的心事岂能瞒得过黄华峰,无非是想修炼有成,还魂返阳,好尽快前去寻找周敏成再续前缘。只是人鬼殊途,这阳世的缘分便断绝了,纵然还魂返阳,也已是事过境迁、物移人变,前尘往事是做不得真的。道理虽明,黄华峰却不愿说将出来,把她最后一丝希望打消。
待两女离开后,黄华峰拿出那三卷玉简粗略阅读一遍便弃之不理,怡然自得地闭目养神。原来原汁原味的道家妙法本就是从天地自然领悟而来,故而最接近大道,而三位大帝留传下来的心得固然博大精深却仅可参考,否则便是本末倒置。
要想参悟造化,融汇神通,便要天人感应达至天人合一。
一般修炼讲究的是渐悟,而天人合一却是顿悟,借天地阴阳造化为己用,演化出种种神通,上古炼气士称之为神通自显。道为根本,法为筋骨,术为皮表,所以道行到了神通自显。这便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紧紧抓住“一”,“二、三”自会明白。
但大道恒常,外势却是千变万化的,数千年前行得通的功法,数千年后却未必有用,故而修炼也要随势而变,方能天人合一。
所谓心善变,这个随势而变的是心,心是很奇怪的东西,没人能够主宰,纵使诸天神佛也不行。怎样修心?炼精化?时重在修身,炼?化神则是修心,炼神返虚则在于养性,这三步是实实在在的功夫,万万不能削减。修心要明心,养性要见性,唯有明心见性,性光大圆满,方是证仙果,霞举飞升。
故而炼?化神时也不用参苦禅,闭死关,以无为的心态对待,随性洒脱便可。一言概之,三位大帝的玉简对黄华峰而言可有可无,并非太过重要。
接下来这些日子,黄华峰大多时候都坐在空桑湖旁,或看那云卷云舒,或望着蝶贝吐珠,抑或反复打着太极拳、做着八卦、学着奇门遁甲,消磨光阴,津津有味。所有的一切东西在黄华峰的眼中仿佛都是那么韵味悠长,新鲜隽永,他乐在其中,既不觉得枯燥也不觉得厌倦。
这一日,黄华峰依旧打着太极拳,打得正酣处,忽的一丝明悟绕上心头。因缘际会,灵光一现,正是水到渠成,种种大道箴言豁然明晰。
要说大道箴言,有一语作:“天地未判之前为静而处阴,人生身之前抱元而守阴。”话意指人其实就是一个小宇宙,或说是混沌。天地未判与人未生身是一样的,都是负阴而抱阳。
有个说法:“阴阳造化,万物化醇;男女媾精,万物化生。”男女者便是人,故而人怀阴阳,阴阳却又是天地,因此唯有人能懂大道,受气最全。
譬如《灵枢.邪客》里说:“天圆地方,便有人头圆足方以应之。天有日月,人有两目。地有九州,人有九窍。天有风雨,人有喜怒。天有雷电,人有音声。天有四时,人有四肢。天有五行,人有五藏。天有六律,人有六府。天有冬夏,人有寒热。天有十日,人有手十指。辰有十二,人有足十指、茎、垂以应之;女子不足二节,以抱人形。天有阴阳,人有夫妻。岁有三百六十五日,人有三百六十节。地有高山,人有肩膝。地有深谷,人有腋?。地有十二经水,人有十二经脉。地有泉脉,人有卫气。地有草?,人有毫毛。天有昼夜,人有卧起。天有列星,人有牙齿。地有小山,人有小节。地有山石,人有高骨。地有林木,人有募筋。地有聚邑,人有?肉。岁有十二月,人有十二节。地有四时不生草,人有无子。这些都是人与天息数相应的表现。”
正因为如此,以天地为师法才可证得本我,返还先天混沌,以致万劫不磨、恒生不灭。故而舍去躯体,便如舍去天地造化,因而无论修鬼魂、修佛身、修念力、修元婴等等都是下乘之法,虽然可以炼就无上神通,却永远无法修得永恒不灭。
唯有性命双修,性者顺天以达与道同存,命者逆天以求长生久视。《道枢》中所云:“虚无生性,谓之元神。”便是指出元神的神妙,以一点先天真灵寄托虚无真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