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三章 文昌剑宗(下) (1 / 2)
吐出最后一口浊气,蒋淑云察看了一下下丹田,顿时喜上眉梢,喜滋滋道:“想不到一宿打坐,真气精进至斯,好像从小溪变大河了!”
黄华峰笑道:“日出日落的刹那间,一抹性光生出,乃是天地阴阳二气交泰,氤氲紫气诞生。此刻,采氤氲紫气为己所用,对修行一途大有裨益,可以事半功倍。”
黄华峰的筑基法子乃是实打实的道家绵长的调息炼气之法,讲究按部就班,步步为基,历经千锤百炼,把基础打得夯实。性命双修,筑基时重在命修上,身体是很重要的,故而道家先贤才会创出内家拳。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内家调息炼气的妙法已被证明是最容易采到氤氲紫气的,这也是蒋淑云修炼神速的原因之一。
“我知道,这是道家功法的妙用嘛!”蒋淑云微微一笑,“道二真人没事了吧?”
她却是有意扯开话题,瞄了一眼正醒过神来的道二真人,问出心里疑问。见到蒋淑云相问,黄华峰也会意道:“没事,就换了一个躯壳,看起来还年轻了许多呢!”
黄华峰的语气轻松中夹着一丝得意,擅长夺舍之法,也是成仙不得寻求长生不死的另一途径。他的得瑟,佳人并无回应,反而一脸古怪神色,黄华峰乍现不解之色,奇道:“怎么了?”
蒋淑云忍俊不禁道:“没什么,只是乍见邋遢的道二真人陡然换了个玉树临风的形象,而且身份也变成了曾经厮杀的敌人,心里一时接受不了罢了。”
黄华峰听得此话,心下一乐,自己初始时也是一时反应不过来。想了一下,他小声道:“道二真人的记忆现在有点错乱,诸多事情记得颠三倒四的,脑子乱糟糟也记不清自己到底是道二真人还是霍垣,应该是灵魂融合的后遗症。你说话注意点,别一不小心刺激到他了!”
蒋淑云神色震惊道:“晓得了!多好的一个人,想不到就这样毁了,他这症状还能慢慢痊愈吗?”
“我似乎想起了一些事情,我们是师兄弟对不对?可是印象中我们怎的又成了生死敌人?”正当黄华峰欲要回话时,忽见道二真人急匆匆赶了过来,一脸热切说道。
听到此话,饶是黄华峰绞尽脑汁也不知如何回答,此时蒋淑云眼珠子一转,隐含戏谑道:“我来告诉你吧,事情很简单的。你本名霍垣,绰号道二真人,乃是齐云山文昌宗掌教之子。嗯,至于这位仁兄,他与你不打不相识,打过之后方知彼此竟是世交的师兄弟关系。”
道二真人恍若醍醐灌顶,迷茫立散:“原来如此!只是我怎么会失忆了呢?”
蒋淑云一向端庄矜持,这时却来了唬弄人的兴致,忽真忽假添油加醋地把事情经过述说了一遍。见到蒋淑云侃侃而谈,说着假话不打草稿,黄华峰那是佩服万分的,金庸大侠说越漂亮的女人越会骗人,此言果然不虚。她长得并非倾国倾城,但胜在端庄矜持、雍容高贵,另有一番纯真的韵味,说出来的话自是令人毋庸置疑。
道二真人无疑是信服蒋淑云所说的话的,他此时方知自己乃是是被一个邪魔(道二真人的原躯壳)猝然偷袭导致失忆。不过人死如灯灭,他很是大度地与黄华峰把自己的原躯壳葬了。
自今以后,道二真人本名便叫霍垣,成了黄华峰的师弟。但黄华峰虽然认了他,却害怕这个师弟的“师门”前来寻自己复仇,不敢长久逗留,急忙趁早赶路。三人夜宿日行,行色匆匆,不敢走大路,专抄小道行走,一者为了避开倭寇大部队,二者更怕遭遇文昌宗。
长江以南,倭寇尚未大举进攻,三人先是绕了一个大圈来到黄山,然后走石台县,过江西、湖南至湖北。一路疾走,四日后,三人来到了江西星子县泽泉地带。
星子县是一个颇为传奇的地方,背依庐山,临近鄱阳湖,自古以来就是儒人雅士挥墨风骚的修隐之地。钟灵毓秀,神秘莫测,千年传承的禅宗便是兴盛于此,山水自有一股巍然之势,令人油然生畏。
黄华峰三人跨过峭壁,来至观音桥旁,但见一座石桥凌空飞架两边凌崖,桥下壑深万丈,激流穿石,浪涛滚涌,水花飞溅。乍见此状,道二真人不由赞道:“真是鬼斧神工!“
黄华峰也是颇为感慨,天然的峻峰险境处处有,但像观音桥这般巧夺天工的奇物却是少见。三人趁着观看胜景这会儿,喝了几口泉水解渴,只等歇息过后便再次启程。正在这时,忽听一阵刀剑剧烈激撞的响声霍然传来,阵阵吆喝声急剧暴起,声音渐行渐近,这厮杀像是正往三人落脚处波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