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八二节 春天日暖 (1 / 2)
李明接到纪纲的请帖时有点意外,这大半年来,除了主动上门给纪纲送礼之外,他刻意不引起纪老大的注意。入了这位老大眼可不是什么好事,李明也知道,他给这位老大的印象可能并不是很好,人家摆明了要收你的姿态,你却还和锦衣卫老二打的火势。还好在这点上,纪纲还算是体量李明,谁让李明还只是一个小郎中的时候,就已经和李虎混到了一起。
李明成亲的事,因为有冲喜的缘故并没有大办,加上皇上的原因,后来很多人叫喊着让李明再请客,他也没理。尽管如此,还是很多人补了礼过来,纪纲也送了东西,这并不能改变他给人的印象。
“纪纲可不是什么好人。”这是徐妙锦对纪纲的评价。中山王府有他的身份,上下看不起象纪纲这种人正常的很,但纪纲的厉害,徐妙锦还是知道的,这种人得罪不起。
“我知。”李明早就知道了,早年看过武打片和小说,早就把纪纲和锦衣卫定义为坏蛋的角色,即使他结交了李家这帮人,发现锦衣卫还是有干实事干好事的,可潜意识里总是觉得,锦衣卫阴阴的。
“真是不懂,夫君怎入纪纲的眼。朝中那么多大人,京师里那么多富商,他纪纲大人会把谁放在眼里,怎的就会发个贴子叫夫君过府呢。”徐妙锦不知。
“我也不知。”李明知道,还不是那些军械惹下的祸。徐妙锦怎么都不可能想到纪纲会对军械有兴趣,在她眼里,纪大人可能还是眼红李明的钱。当然,她最最想不通的是,纪纲为什么会给李明送礼,送两个女人。
“纪大人是汉王的人。”李明只点到这里。
“汉王。”呵呵,怎么说呢,汉王说起来还是李明的外甥,NND,郁闷呀。看到没,这个外甥根本没把李明这个姨父放在眼里。明知道那些水晶是李明的货,还摆了道,还敲的李明不敢声张。
李明其实不是不敢声张,而是觉得没必要。他不在意钱,花钱能消灾,他乐意,他可不想与汉王亲近起来,也不想成为汉王的敌人。他也相信,汉王在对李明不会下重手,毕竟他娶了汉王的姨母。
事情如李明所料的差不多,三月底,海州那边就有消息传来,果然有人到那边去收矿去了,打的还是汉王的旗号。好在当初汉王手下拷问的时候没人说实话,汉王手下以为车队里李柱儿是个管事的,也就是在海州收货,而张旬就是个护卫头子而已。他们根本不知张旬和李柱儿是知情人,而且他们两对海岛上的矿知道的一清二楚,李柱儿就是那探矿之人。
海州那边早就吩咐下去了,所请的矿工能高价挖走的都挖走,不用担心户籍问题。把矿上的人迁往别的矿,不只是让那些矿工到外地打工,人丁全部迁走,整户人,以通海运的名义迁到别处去修码头,以通漕运的名义去通河道,还有就是弄去造船,实际上全都散到了沿海的几个新矿。
汉王不能得罪呀,李明送礼也好,敬而远之也好,都是因为大明朝的历史局限。李明就是郎中出身,就是个大夫,而且还算是个商人,这是根本原因。那些当官的打还心眼里还是看不起富商。这会不是后世,当你是个小商人的时候,个个都会吃卡拿要,当你成了亿万富翁时候,当官的就只有巴结你的份了。怎么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李明很头大。他没那个本事去改变人的观念和社会风气,他是皇上的连襟又怎么样,汉王说起来还是他的外甥呢,还不是照样不待见。
```````````````````````````````````````````````
狮子山下已经能烧出成色不错的玻璃了,可问题是,烧玻璃珠子还成,杯子瓶子也还凑和,要烧制平板玻璃还差的远。烧出整块的玻璃之后,再打磨也很费功夫。宋德福很开心,玻璃制品他店里放了不少,老价钱,利润高。李明也是大送玻璃饰品,文官那送镇纸,武将那送珠子手链,让他们回去送夫人或小妾。
姚广孝那里李明送了串玻璃的念珠,姚大和尚也收下了。他与李明基本上还是君子之交,两人在一起清谈多些。李明以清虚道长的子侄身份接近姚和尚,姚和尚也以此礼相待。平时李明是小心的陪侍着,姚大和尚也是点到为止。
近来姚和尚已经在李明面前提了北京的事,他的意思李明清楚,皇上可能要迁都北京。在李明的知识里,大明朝的首都开始在南京,后来迁到北京。什么时候迁的就是在永乐帝的时候,哪年,他不知道。
这要是迁都了,李明够不够资格一起迁过去。皇上已经连续几年往北京迁人了,现在只是迁富户和丁口,正式迁都的时候,勋爵们一定会被迁走的,象中山王府这种定然是跑不掉。那要不要去北京先搞点地呢,去圈地,这会北京的**一定便宜。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