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八节 永乐大典 (1 / 3)
千里眼置军以后,得到的好评不少,至少各部斥候用的很爽,更别说那些将校。千里眼的第一次应用是郑和下西洋的舰队,这会差不多应该是在回来的路上了,所以实用如何,还不知。第二次应用那就是征安南的大军,而在那里,千里眼在战场上的功效已经体现了出来。
去年十月,张辅继任征安南大将军后,号称80万的明军兵分两路,一路由张辅领军,主要是京畿兵、荆、湖、闽、浙、广西诸省的兵马,自广西凭祥入安南;另一路由盘踞在云南的沐晟率领,主要是蜀兵、建昌、云南、贵州兵组成,从云南蒙自出发,两路明军过关斩将,勇往直前。
大明朝喜欢吹,没想到跟着学样的安南人更能吹,知道明朝要征讨的时候,胡氏父子便打出了拥雄兵200多万的口号。明军离的越近,安南人的兵马越多。等到了边境时,安南依宣江、洮江、沱江、富良江四个天险,伐木筑寨,绵延九百余里,又沿江置木桩,征发国内所有船只,排列在桩内,所有江口,概置横木,严防明军攻击,已经设伏兵700万,布下了多重防线。700万,若光听这个数字,能把人吓死。
两军首战于芹站附近,结果明军大败安南伏兵,进占新福,于白鹤江张辅和沐晟胜利会师。据张辅发回的军报,双方加在一起的兵马,可能总计都不会超30万,这真是让人笑掉了大牙。
此后捷报频传,张辅大军不久便进入富良江,骁将朱荣进攻嘉林江口,大胜,明军推进到安南重镇多邦隘,沐晟军也沿洮江北岸鼓行而进,与张辅呈南北夹击之势,互为声援。
多邦城不只是重要的军事重镇更是胡氏政权的心理要塞。此城坚而高峻,安南人在城下挖了重濠,濠内密置竹刺,濠外多掘坎地,守卫严密。而且安南人在多邦城还祭出了他们的最霸道先进的武器,战象。
张辅不愧为一代名将,他没出发前便得了李明的提示,要用火器对付战象。说实话那会张辅并没把他兄弟传过来的话放在心上。只到李明最后为张辅准备了不少虫蛇鼠蚁的药时,张辅才发觉这个郎中还真是有点道道的。这时才把李明的建议又翻了出来,一看之后,连连叫好。
李明不只是提议用火器对付战象,还提到安南湿热,可炒面炒米为军粮,李明看的穿越文和电视也就只记得这么多了。等张辅到了广西境内与当地的将校一研究,发现李明说的句句在理,上好的建议。不过他还没有见过战象,等打到多邦城下的时候,战象终于出现了。张辅心里也特别有底,一路过来一直等着战象呢,怎么还不出现呢。
史载张辅“以画狮蒙马冲之,翼以神机火器。象皆反走,贼大溃。斩其帅二人”,明军烧光安南人沿江沿城建起的木栅,俘斩无算,攻克了坚固的多邦城。
去年12月,明军经激战,又打下了安南东西二都,胡氏安南政权自上而下崩溃,各州县纷纷投降。胡氏父子一把火把皇宫一烧,上船亡命海中。
永乐五(1407)年,明军水陆并进,攻破筹江、困枚、万劫、普赖诸寨,斩首三万七千余级。3月,就在李明去泰山上香的时候,安南军队与明军在富良江开战,张辅与沐晟夹岸迎战,柳升以水师横冲其阵,大败敌军,斩首数万级。也活该安南人倒霉,他们在船上的时候,多日天旱水浅,安南兵纷纷弃舟逃走。明军追过来时,江水忽然大涨,明朝的军队在船上乘胜急进,跑的比安南人还快,安南兵大多被歼。此战之后胡氏安南几无可战之师,安南大定,只等着捉胡氏进京献俘。
李明的消息来的比别人快,一方面茶楼里有一帮在五军都尉府行走的小官吏,另一方面他自己也有意无意的去薛禄、李虎和张?那去打听。薛禄那里,李明得到了一个重要的消息,在捷报中,张辅提到了千里眼的功劳。特别是在多邦城之役和众多水战中,千里眼“与数里之外,尽获贼兵,洞晓其阵其势,两军交战,占尽先机”。张辅这么干显然有抬举李明的意思,毕竟知道千里眼是李明的杰作的人并不多。
5月,前线的战报还没传过来,反正一定是捷报,大明朝收安南为行省,这个李明是知道的,但什么时候收,他就不清楚了。
李明这段时间就是跟张?李虎混在一起,一旦安南事毕,张辅一定是有大功,张家在军界的实力可能仅次于还健在的淇国公邱福;一旦郑和回来,李实也是立有大功,锦衣卫里,李明又有了依仗,多多少少可以减低一点纪纲的影响。
罗华又一次南下了,这回不同的是,他打上了李明的旗号,上回在安南已经发现了晶矿,这伏一打,又不知那矿是什么模样了。有了张辅为李明请功,罗华以为,这时南下,打着李明的旗号过去,可能正是时候。有意思的是,罗华看到了这一点,李明倒没想到。
南京城又开始热了起来,好在这种热是别人家的,李明家里并不热。有钱好呀,没钱人只能在树荫下喝凉水,有钱人却能在冰室里吃雪泡。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