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九节 汉王召见 (1 / 3)
明朝人吃月饼有很多传说,这些传说都在明间流传,朝廷也不以为意,比如杀鞑子吃月饼的传说。
元朝末年明朝第一位皇帝朱元璋还在打江山的时候,开始大搞串连,鼓动汉人起来反抗蒙古人的统治,为了安全传递消息,刘伯温想出一条计策,到处散布流言,说有冬瘟流行。不过,到时如果在中秋那天吃团圆饼的话便可消灾。于是家家户户都在中秋节买月饼来吃,人们买了月饼回到家中,发觉里面藏着纸条,上面写着:“中秋夜,杀鞑子,迎义军!”。
还有一个故事,说是南京城里有位铁冠道人,此人道术高明,能计算未来之事。明太祖朱元璋不信,于是便召他来问话,“今日联有何事?”那道士回,“太子某时进饼。”这天正好是中秋,太祖便让人把这道士锁住看个研究。如果就在道士说的时辰,太子奉上饼食。后来太祖吃月饼时想起了道士,让人打开了锁,发现那道士早以不知所终。
不过今年中秋,太子真的是进宫给朱棣进献月饼了,送的还是李明那小号出的月饼。
太子有位老师名为杨溥,杨溥有位老乡加同学名杨荣,杨荣是当朝内阁七成员之一,杨荣又与解缙同为阁僚,杨荣是通过解缙的嘴知道的李明,他买了李明的单照回家看拓片研究书法碑文。
中秋前经过李明的宝号的时候,我们的杨荣杨大人突然来了兴致进去逛了一下。杨大人正好赶上周忱等人在蹭月饼,杨大人也跟着先蹭了一下。当然了,他可是位大人比周忱等人有钱。吃完后觉得味道也不错,又掏钱买了一点,中秋嘛,也就是与家里人聚聚,亲戚朋友聚聚。
杨荣随手买了几盒月饼送人,其中便有送给杨溥的。杨溥同志也不小气,当作午餐带去了东宫,与同僚们分享,吃个新鲜。正好一向亲民的东宫太子也有幸吃到一点,再看着杨溥拎着那月饼盒走来走去,很风光,礼盒做的也的确高贵。太子回去跟老婆还说了一下,今日杨大人所携之饼如何如何,此盒如何如何。太子没反应过来,太子妃马上就想到了什么,让杨大人再去订上几盒。中秋节当晚,太子及太子妃进宫献月饼。
汉王人在南京,赵王人在北京,中秋当晚汉王也进宫献月饼,赵王也派了人过来送月饼。这三位的月饼往那一放,太子得了头彩。
无巧不巧,徐妙锦也送了月饼给自家姐姐,不只是包装华贵,味道也独有不同。
双黄、芋奶、水果月饼都是“明”号独有。再加上这个“明”字,又合大明朝国号,永乐心里大喜。这下子,“明”字号月饼在汉王脑子里打下了印迹。
当晚与父皇应酬结束之后,汉王回到府里,心里郁闷,人人都说是献饼,赵王送的是团圆饼,这让皇上皇后还摸了下眼睛,以示相思。可太子倒好,那盒上写的是月饼。祭月赏月,这普天下的人怎么就没想到给这个饼起个名字叫月饼,怎么偏偏就让太子想到了。郁闷呀。
汉王回去不乐,王府长史钱仲益问何事,汉王便说了这事。太子不只讨了个好口彩,那月饼的确有所不同,非京师老字号可比,不知哪家所出。
让汉王更郁闷的事来了,钱仲益居然知道“明”字号月饼。这与那“明”字号的眼镜,“明”字号的单照,“明”字号的太阳镜,居然出自同一家。钱大人不知道但汉王还知道的是那家还出产“明”字号的千里眼。今晚进宫时,父皇已经赐下了几个千里眼。今夜月如玉盘,父皇母后在宫里用千里眼赏月,没找到嫦娥也没看到吴刚,两人正纳闷着呢。
汉王回府后不久,便换了衣服,与钱大人一起,换了马车到了秦淮河。今晚,汉王包下了一条并不起眼的画舫与几位重要的人物一起过中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