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六节 炎热夏天 (2 / 2)
李明的历史知识是个有限公司,他根本就没想到景泰蓝这种东西是大明朝景泰年间才有的工艺。中学时学过一篇课文,讲的就是景泰蓝的制作,他知道是在铜底上面填颜料然后再烧。当他把这做法跟宅子里的铜匠和肖炉头一说,两人居然还真的听过说这么个玩法。
这真的要感谢朱元璋在京师集中了全国各地的工匠,这些工匠住到一起后,真的对各行各业工艺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比如李明所说的这种工艺“铜胎掐丝珐琅”在元朝就有人玩过,只不过玩的不象李明说的景泰蓝工艺那么成熟。
不管是窑工还是炼丹的道士,他们往往都需要一个金主,他们玩的东西都是极费钱的,现在李明这里好象万事俱备,东风也有,那还有什么好说的。
铜匠董师傅没吃过猪肉也看过猪跑,既然东家已经说的这么细了,自己再去铜作打听打听,回来就摸着黑干呗,反正东家也不在意你失败个三五十回。
肖炉头那的玻璃李明本来就想着可以一天两天弄出来,七月底,李明正在指挥着小强等人往他们家的游泳池里种荷种菱的时候,肖炉头捧了个宝似的跑了过来。
几人围着一看,算是一个粗制的景泰蓝。就是一个牡丹图,颜色花样不多,表面摸上去还不平滑,有的地方颜料没填满。
要说提意见怎么改进工艺,大家没那个本事,但挑毛病个个都很在行,一说一大堆,把肖炉着手上的东西说的一分不值。
这可是肖炉头和铜匠董大的结晶,好在两人也都不以为意,回去接着搞。颜料是粘上去了,粘的牢不牢还不清楚。还有敲打之后会怎么样还不知,李明记得要敲打几会还要磨。
鬼月一过,京师里的红眼病风潮也过去了。但天还是热,出门戴太阳镜的还是不少。以好事者也跟着学样,没有木制竹制的镜框,就用硬纸剪上一个,然后中间用的也是黑纸,怕看不到,用针扎两洞。
这倒让李明想起了小孔眼镜,国子监里还真有几个近视眼呢,因为没钱,李明还没给他们配眼镜。这下李明又让刘小东那做了几付全木的眼镜,整个镜框加镜片就是一片木板制成,只是在镜片上钻了很多小孔,再把整个眼镜涂黑上油上漆。这批眼镜,马上就得到了那批士子和小官们的欢迎。这帮人朝廷每月有钱给他们,省省,李明一百文一付卖给他们,也是被他们骂心黑。
当然,李明这会卖的是学识,他已经从周忱那里找到了理论依据,那就是墨子的书里提过小孔聚光成象。这样一来,把他们给压了下去。
这种小孔眼镜的技术含量不高,他明那一推出之后,马上就有人开始仿制,价格在五十文,后来越出越多,价格居然下到了十文。
李明那里出的都打了他的商标,隶书的“明”字。还有一大堆型号、尺寸、颜色编号,这可是别家怎么都弄不明白的东西,特别是那些**数字,那简直就是天书。价格不降,还是一百文,但花样在变,李明脑子里可是装着各种各样的款式。这段推出一批仿雷朋,过段推出的是仿警察,再过一段仿万宝龙。这样一来,整个京师还是光明眼镜出的小孔镜最为行销。
这个夏天,京师的一场红眼病带来了太阳镜的问世,因为价格原因,最后在京城里真正流行起来的反倒是小孔眼镜。而且这股风法潮以京城为中心,慢慢的往四周扩散,先是苏淞凤阳湖州等地,然后又从这里往更远的行省推去。
中秋节之前,李明的院子里个个都在忙,驻在他家的锦衣卫也开心,李明私底下给也他们一些酒水钱。李实走的时候已经交待好了,要小心办差。这差事并不是锦衣卫在盯着,兵部内府都在盯着。而且可以肯定的是,锦衣卫只能控制一时,以后说不定真的还是会被兵部或内府拿走。当然了,到那时可能是李实去与朝廷里的大佬再去交易时候了。
在他家当值的锦衣卫倒不要什么酒水钱,总是跟李明讨小孔眼镜。现在京师里的锦衣卫已经与李明前世看过的香港黑帮有的一比了。他们的职业装里,除了飞鱼服、锈春刀以外,又多了付全黑的木制小孔眼镜,清一色的仿警察那款蛤蟆镜型式,出去巡街那叫一个拉风。
(推了一周,数据不理想,郁闷中,本人也不大会宣传拉票。这真叫一个惨!)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