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六节 近视眼镜 (1 / 3)
宋兴记当家技师高师傅姓名单名一个铭字,在李明的园子里磨了一个月的镜片了,宋兴记的几个水晶、次玉、紫玉供应商这段时间赚了个饱,李明把那里透明的玉全都买了过来。
买玉高铭是行家,以往宋记记进货也都是他去看货定级。一块玉能做几个镯子几个坠子,全凭他的功夫。先前单照也是他磨的,所以这会磨镜片,他算是个熟手。李明已经跟据他的试片箱里的标准片定出了一套标准,这会老高磨起镜片来容易的多了。
除了磨单照一样的凸透镜外,还磨出了不少凹透镜,李明的前世知道,这世界上的近视眼要远远多过老花眼。虽然这会他主要的生意还是在卖老花镜,但他相信总有一天近视眼镜的生意会追上来。
龙江船厂一个锦衣卫的衙门,这里最高的负责人便是李虎的大哥,李实,官拜锦衣卫指挥佥事,永乐帝亲授的昭毅将军,正三品,这会李实真在喝茶发呆。
当初郑和去东洋倭国的时候,带了十万人过去,其中有军队八万多人,在这八万多军人中,有锦衣卫五千个。倭国之行队伍太过庞大,户部和兵部都递了本子直言承担不起。户部不用多说,相当与财政部,出钱的地方。兵部也受不了,主要是军备跟不上。这么多部队要多少装备不提,单单用船拉这些人,要多少船。去一次倭国,已经把京师、浙江和福建的船都调空了。郑和在接到下西洋的命令之后,又把造船的报告递上来之后,户部和兵部再也忍不住了。
户部反感那是有理由的,毕竟下西洋花的钱太多了,兵部还有一点私心,这个私心其实也是人所共知的。燕王靖难起家之后,主要靠的是骑师和步卒,江南的水师也就扬州大营这边临阵投降,其他地方的水师都在观望,他们在朱棣得手之后,才纷纷易旗改帜。也就是说,当初他们只是离的远了些,没能上战场,或是朱棣打败了,建文帝一道命令下来,他们还是可能会赶赴战场的,他们与永乐帝并不贴心。
现在兵部、五军都尉府里都是当初的北兵,也就是说都是燕王的老人,都是北边过来的,他们这帮人不懂水师,很难去干涉水师,所以现在水师基本上还是洪武建文那帮老人。兵部自然不愿意水师扩军扩编,郑和是自己人,去东洋下西洋也是皇上的意思。第一次去东洋,兵部是竭力为之,已经尽了全力,甚至做过了头,让永乐都感到了吃力。
终于,在这次郑和递上本子之后,户部和兵部一起发难,永乐多方征求了意见之后,决定压缩编制,把下西洋的船队人数控制在三万以内。李实一直以为,去东洋不需要十万人。三万足矣,东洋之行,让他们这些军人对倭国非常失望。本来以为有仗打,结果没有,本来以为倭贼很强大,结果一看,其兵士大多不着铠甲,站立无章。水师更不用提,几近于无。李实这位锦衣卫的主将很怀疑皇上让郑和大人将这么多人出使的用意。威慑自然是有,但似乎过强了些。
永乐裁减出西洋军制的意思刚刚传达出来,纪纲马上把锦衣卫的高层召集起来开了会。永乐的意思很明确,下西洋所费颇具,锦衣卫也要减缩一下,由五千人改为两千五百人。负责人除了李实以外,新调一位锦衣卫佥事指挥使何义宗作副手。
李实在发什么呆呢,下西洋的军队构成很复杂,除了有金吾卫这种一看名字就知道是永乐的亲信部队以外,也有水师和龙江卫这些当初的南军。永乐帝曾经把纪纲和李实召去商量过,皇上可是一再表示,他最相信的还是锦衣卫,所以下西洋船队和人数都减少了,但锦衣卫的人数不能少。于是锦衣卫编制五千人不变,但两千在明,三千在暗。
李实从皇上的安排里感觉出来了,郑和大人是得皇上的宠信的,也绝对是个能臣,可十万部队不好弄呀。龙江卫和水师其实是皇上一直想裁减的部队,可当初他们也是早早就向皇上示忠的,这才坐定天下两年,下刀子太快了点。但是,李实又不得不说,现在是个不错的时候。
户部和兵部反对郑和扩军造船时,李实就已经知道了,水师这次要缩编了。去倭国的水师主要是浙江、福建和广东三省的,总计有十万多兵力,这次一缩编不知哪个将军要倒霉了。
李实现在要做的是,怎么把锦衣卫充实到下西洋的部队里去,其中金吾卫不用多说,已经安排了八百多人进去了,龙江左卫右卫也有安排了六百人进去,在里面再发展了八百多人,算起来差不多了,水师方面上回去倭国已经发展了三千多人,只是不知,这回兵部要怎么裁减缩编。
朱峰,字诚明,李实的身边的书吏之一,此人颇为迂腐的一个人,但却是李实的亲信,龙江锦衣卫衙门里的印签和密函便是由他保管。这人是个近视眼,也就是前面李真笑话过的那个把成排的蚂蚁当烂线的家伙。
朱峰送来了去倭国五千锦衣卫中精选的两千人的名单,这些人大多是由原来的水师转为锦衣卫的和原锦衣卫中懂水性之人组成。
“诚明,前些日子,李真说他认识一郎中懂治眼疾,如你这般眼力弱的也懂医治,择日可去一试。”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