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六节 弄通行证 (2 / 2)
三等的就是相临村组商贾之间的比赛,那就花样更多了,主要是丹徒县治内出名的是“做胜会”,商贾们会制些土罐,届时会掷入河中,众舟中人竞争为戏,以此为乐,等多者受赏。罐是死物,只是随波而动,另有放鸭入水,争鸭为乐的节目,那就玩的是活物。
总之,整个端午以运河和漕河为主水上活动蛮多。
李明听二萧口水,心想,大明朝没有中央电视台,没有地方文化组织,这些民间的传统倒是填补了这些空白。一心只盼着端午的到来,好去凑个热闹。
离了那船厂,三人就便在集市上逛了逛。李明还是那种看新鲜的心境,这些天就在山上削木头砍竹子,制镜框一事,没摸出大概,不过心里倒是有底了,知道想弄出来并不难。
刘小花送了饭也就回了,心思也是不少。父亲那头没什么话说,只是母亲嫌李明岁数大了些,只是萧老英雄的干亲,有点不喜。李明这后世之人,看上去倒是年青的很,不知大小。刘小花上了心,可父母那一头,还有些意见,其实刘小花不知的是,李明本人一点意思都没有。
刘小花长的还行,也就是青春活泼那种,可怎么看都是一村姑。一想到女友,李明马上就会浮现出小薇的影子,那可就没得比了。老人家的心情李明理解,26没成家在大明朝是非常古怪的事情,不只是萧老英雄急,连连年龄不大的二萧都是张大个嘴,他们也没料到这位李大哥年龄这么大了还是个单身。
清明事多,太白楼的金掌柜没空回乡上坟,拖到了近端午了,才回老家一趟。金掌柜便是金班头的大哥,这位大哥提到了萧家三个后生到过京师,金班头也是意外。大明朝农户人家出远门的不多,金班头并不知萧家有什么事要跑出京城里头。清明一过,金班头已经得了县官的明话了,典吏一事十拿九稳,正寻思着送点什么礼上去。适才问了李明等人才知萧老英雄也下山来了,于是便到了集市里去等老人家,他还想着要把二萧弄进衙门里去。当然这会又有了别的意思,倭寇一事越闹越烈,听说苏州府江面上都有了动静,知县听了心急,已经拟招民壮了。
萧老英雄也没把金班头当个外人,一五一十的把李明进献宝一事说给他听,金班头听了也是稀奇。县官本人年龄不大,可上有老母。这老太婆也苦人家过来的,如今还自己做些针线,上了年纪也是穿不得针眼,一听李明这宝贝,知道送礼一事,有了着落。
让萧老英雄为难的是,他知道那眼镜不便宜,可金班头对萧家也是多有照拂,老人家倒不知要多少银两。也只能推说是李明的物事,还需问过李明才可。
至于二萧去报名当个民壮一事,萧老英雄倒是满口答应。适龄都有记录,当个民壮也不见得真要去厮杀。萧老英雄见过大明的兵勇,他老人家还是对军人们有信心的。
李明三人寻到萧老英雄和金班头后,老英雄倒是当着面提了金班头想要买眼镜一事。李明想了一下,要了五十两银子,外加让金班头帮个忙。便宜这么多,那李明要他帮什么忙呢。
王十两银子可真的是便宜了,金班头无话可说,萧老英雄前头已经提了,这东西在京师不止百金,萧老英雄自然不会说骗话。
李明等三个上回进京,他发现弄路引一事十分麻烦,萧老英雄去找里正,里正又要上报到县府备案,虽然弄个路引困难不大,但手续很烦前后三四天时间。里正牛老爷倒是说了,有那种特别的路引,只是发放给游学赶考的学子或是出门行商的生意人的,时间不限。可这种是标明了身份的,李明显然不合那个身份。
里正说的是没错,不过牛老爷不清楚的是,只要是工匠等有特殊手艺专长的人也有特例,比如官府跨地界的调用,或是因作业的关系而需要出府出省的也可用这项。
李明这会已经定义为医户,那么他若要出门采药行诊之类,也许可往这上面靠。不过这事还需要有力之人帮忙才可,这个有力之人自然就是金班头,所以金班头也是一口应承了下来。
回家时,山脚的茶博士远远跑了出来,李明还想着他家的蚕豆煮的不错,还没等他开口,那人抢着发话了。今日有外地人上山来寻李明,没找见,在他这里留下话,说是有急事。
(认识李明的人不多,不知会有什么事:)写的有点细长,呵呵,大家慢慢看,可不能心急,可收养,但每日还需票击支持)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