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二回 送钱贸易 (2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九二回 送钱贸易 (2 / 4)
        “宁上山,莫下海,出洋这可是搏命的事,朝庭那点奉禄能买命?郑大人也是睁一眼闭一眼。”李真叹道。

        “那朝贡贸易的事?”李明问。

        “呵呵,那是个笑话。”李真说道。

        “笑话。”李明不解。

        “来,你那个什么茶,有什么好茶,慢慢的给我上,还有那个什么吃食之类的。”李真乐了,又摆开了场子。

        原来,大明朝的朝贡贸易还真是个笑话,送出去的都是好东西,换回来的也都是奢侈品。更重要的是,皇上除了诏书之外,对外还有大量的赏赐,这些赏赐大的惊人。

        为了显示天朝的身份,朝庭玩的是“厚往薄来”,实际上是人为地压低大明朝产品的价格和提高了番国产品的价格,让中外贸易的不等价交易创造异常的利润给番国的使节团,作为他们前来朝贡的诱饵。一方面在海禁,另一方面又是利诱。

        在朝贡贸易制度下,番国使节团携带物品分成两类,一类是呈献给皇帝的“进贡品”,另一类是使节团准备与官方交易的“附搭物”。针对进贡品,朝廷有“颁赐”;针对附搭物,朝廷要“给价”。

        颁赐的内容都是实物,给价的内容则包括实物和货币,这里的货币可不是宝钞,那些番国可滑,他们要真金白银,再不行也是要铜钱。在整个交易中,进贡品和颁赐物的份量很小,中外双方几乎没有异议。

        主要的部分是附搭物和给价,在这里双方有时就会有争议。知道附搭物价格的是商人和跟着郑和下西洋的人,比如李真等。给价的是朝庭,礼部、市舶司那帮人在政治目的大棒之下,给价过高,吃亏的还是大明朝。

        “洪武帝取消的宁波、泉州、广州三个市舶司,圣上重建了,其驿馆分别名为安远、来远、怀远,一看名字就知道是赔钱的货。”李真感叹。

        “那倭国,我可听说,如今用的都是大明朝的铜钱。下西洋时,我也看了,西洋诸国也是用的我朝的铜钱。”

        “你别看汪精卫那小子在你那花钱利索,琉球国送来的都是些木器漆器,换回的都是丝绸瓷器。皇上一句,其心可嘉,那些破烂玩意儿给价百金。”

        原来是这么回事呀,这总算是和李明所知道的郑和下西洋接上轨了。怪不得后来有人要烧下西洋的资料呀,郑和或是说永乐真的是在烧钱呀。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