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凶光毕露 (2 / 1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99章 凶光毕露 (2 / 12)
        在纵横近千里地广阔地盘上。要想全部撤退。谈何容易?

        尤其是山东本就有“揭竿而起”地光荣传统。从崇祯皇帝登基之前。一直到现在。山东地面上地烽火从来就没有彻底熄灭过。而且这些造反大军都喜欢自行其是。不愿意成为某种力量地附庸。现在地鞑子已经到了山穷水尽地地步。有眼光没眼光地都看到了机会。高举义旗地队伍数不胜数。

        一时间,烽火处处伏莽丛丛,到处都是造反的队伍。就是个看似毫不起眼的村子,也能树起一杆这样那样的大旗来……

        在鲁南地区,清军已经彻底丧失了主动权和控制权,就是中部地区,也仅仅是控制着一些城市而已。至于农村和山区丘陵地带……真的不大好说的清楚究竟是属于谁。

        越是混乱,对于朝廷辛苦拼凑起来的王师就越有好处。对于杨廷麟来说,外有赴死军强兵的策应,内有敌人的混乱,形势从来就没有这么好过。

        在形势一片大好地情形之下,杨廷麟反而愈发的担忧了。

        这种担忧不是来自于战场,而是来自身后。

        因为赴死军的进展太过迅速,显得王师似乎是在原地踏步一般。赴死军能从开封一路“走”到京城,难道王师也要从淮扬“走”到辽东?根本就不可能嘛。

        那些东林人把喉咙都喊破了,无非是说他杨廷麟存力惜身不肯力战之类的陈词滥调。对于这种吼一百句口号也不做一件事情的家伙,杨廷麟向来不怎么在乎。

        可如今不光是只会在后面指摘的东林人,就是一向和杨廷麟同进退的那些学官们,也对北伐大业意兴阑珊了。

        这些学官都是大行崇祯皇帝亲自选拔,委以国之储君之重,严格地来说,杨廷麟和李四也算是这类人物。现如今正是这些学官包揽了朝廷军、政、民、法的方方面面,小皇帝对于这些学官也是分外信赖,从不牵绊。如此上下一心之时,正应该齐心合力的共谋北伐大业才是,怎么会出现这种想法?

        同为学官也不是一天两天了,都是跟着兴武小皇帝历经风雨一路同行,忠诚之心不必存。对于那些外行人来说,北伐的速度太快会造成不能稳固的局面。鞑子很快就要灭亡了,到时候这些来不及稳定地地盘还不都是赴死军的口中食?所以嘛,北伐地事情还是慢慢来的好。

        对于持这种荒谬观点地蠢货,不光是杨廷麟,就是那些学官们也懒得理会这些人。

        虽然还有不少人把李四和朝廷放在一个敌对的地位置上,准确的来说是潜在的敌对关系。这些人都是那些吃饱了没事干整天瞎琢磨的玩意儿,没有事儿也要想出点事儿来的主儿。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