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60章 潸然泪下 (2 / 11)
李四那边象催命一样。已经催了好几回了。杨廷麟也理解李四地焦急。毕竟人家地大军已经开出去了。再不开打各方地损失就不是一个小数目。
可要是只有李四催也就罢了,朝廷里边比李四催地还厉害,仿佛陈兵战前的不是李四,而是朝廷里的那些官员一样。气的杨廷麟都想把那些官员揪出来狠揍一顿,尤其是到了气不过的火头儿上,真想就撂下挑子不干了。
可杨廷麟终究是杨廷麟,顶着各方的压力和催促,也得耐住性子,嘴上地大燎泡起了一层又一层,还得把一项项准备安排下去,尽量把纰漏减到最小。
强行渡江,准又不周全,这胜负之数可就不好说了。偏偏屋漏偏逢连夜雨,李四那边也等不了,叫嚷着再不开战就要单干。
李四既然说的出,就一定做地到,杨廷麟最怕的就是这个。要是李四真不管不顾地自行其事,这扬州大战可就真成了赴死军唱独角戏了。
尽管知道如此这般就渡江作战肯定不会有多大的战果,杨廷麟还是咬着牙给李四做出了“三日后总攻”地答复,同时暗示李四“朝廷这边不要有太多指望,赴死军要做好增援准备”。
只要有赴死军在旁边策应着,杨廷麟并不是太担心会有什么极其严重的大败。因为他太熟悉李四了,虽然个大明忠诚伯和朝廷里有点隔阂,可也不会做出隔岸观火的勾当来。朝廷好不容易凑起来的这点军队,这可是小皇帝的脸面和倚仗,真要出现了什么三长两短的危险局面,赴死军也会过来增援。
要不是有赴死个撑住了后腰的天下第一强兵,杨廷麟绝对不敢领导这场渡江战役,而且还会极力阻止朝廷这种好高骛远而又不切实际的举动。
不管怎么说吧,也管有没有准备好了,反正是调动频繁人喊马嘶,一派大战之前的景象。
就因为这次还没有开始的大战,朝野上下也实现是第一次空前的团结。
以前和老东宫们素有不和的东林人也不找这些元老的麻烦了,纷纷把目光投向长江。主战的调子喊到了天上去,一个个赤头白脸的声嘶力竭,好像不这么喊就是国之奸佞民族败类一般。
也有些个更加热切的学子,在大街上断指为誓,发下什么“王师不胜则纵身长江”的誓言。
更有甚者,把王师北伐的进军路线都安排好了。“先取淮扬,再下淮北,席卷山东,攻克两辽,直捣黄龙一战而定乾坤。”
持这种论调的还不在少数,这些读书读的热血沸腾的学子们分明是要把建州女真的老巢也端了,想着把鞑子一网打尽呢,谁还记的什么长城要塞和山海雄关?仿佛只要他们一句话,这些地理上的险要所在就凭空消失了一样,仿佛只要他们这么一喊,就能让那些连闯军都怕的大明朝官军就会成为天兵天将。至于后勤如何保障,这些军资从哪里争取,谁还理会那些呀?打的热血沸腾就可以了嘛……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