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49章 大问题其实好解决 (1 / 13)
好的水浇地已经收了第一茬庄稼,第二季刚刚播下种出的山田因为地性瘠了许多,还要过几天才能收获,也就是因为播种这几天紧要的时节错过了,下季就只能种荞麦等低产早熟的作物了。
各处犄角、地边儿、地畔儿上,还有不能成片的向阳坡,多是种了高粱。这物件儿不需要太多的水,产量也不低。唯一不好的地方就是高粱是典型的粗粮,即便是收获了许多也卖不了几个钱,远不如种植细粮划算。可这样的年月,谁还不晓得粮食的宝贵了?粗粮就粗粮吧,能填饱肚子就很知足了。
如今天下大乱,除了赴死军控制下的这点地盘还一经历战火之外,还有哪里是安身之?
李四并没有在那些主要的城镇做什么逗留,而是迅速的率领赴死军回到大山深处。
如此辉煌的大胜确实提振民心,何况这天下第一强兵就是自己的子弟兵。
历经淮扬江南血战,提供兵源并且竭尽全力支撑赴死军作战的百姓们第一次认识到到了赴死军的强大。
竟然已经到了天下无敌的地步。以赴死军之战力,放眼四顾,谁敢直当其锋?
通常意义上的赴死军不过仅指其作战部分,以各营战兵为代表的战斗部其实不过是赴死军锋锐的刃口而已,真正的主体部分还是分布在舒城以西和大山深处的这些老百姓。
从长城隘口,一路辗转迁徙,一路发展壮大,终于来到这大别山深处,这些民众才是构成赴死军最基本的力量。
他贡献出自己最为强壮的子弟,贡献出家里的物资,贡献出自己的劳动,全力以赴支持着赴死军去完成一个又一个辉煌,也支撑着赴死军走到了今天。
没有这些人。赴死军就是纯粹地流寇。就是断了根地荒草。赴死军中。上至李四本人。下至每一个战士。都知道身后这些父兄姊妹才是真正起到决定性左右地根本之所在。
在赴死军创造辉煌地同时。这些构成庞大根基地民众承受了最大地损失。也付出了前所未有地牺牲。
依靠各种手段掠夺来地各种财富。经过成千上万双手地辛勤劳作。转化为各种军资。仅仅是这次江南之战。就消耗完了所有地积累。并且把民生状态降低到一个前所未有地最低点。
大军誓师之时。赴死军作战部分约莫万三。转运物资地随军丁壮不到万五。后来老神棍又抽调数千人口组成后勤保障队伍。几乎把基地里五十岁以下十五岁以上地男丁抽干抽净。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