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六十四万种风情 (5 / 1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32章 六十四万种风情 (5 / 14)
        虽然多铎的少的可怜的水师已经覆没于新江口,可现在整个江北已尽归清军所有,而长江防线又是如此漫长,渡江也不过是转眼之事。

        在漫长的扬州血战中,清军的主力也在一次次战斗中消磨不少,也是同样的伤筋动骨,和赴死军一样需要大的休整。

        从战役后期清军的举动来看,多铎同样是急于渡江的,要不然也不会那么亟不可待的要用巨大代价代打开扬州这个江南之锁。

        扬州已下,必然是要急于渡江。

        这么多扬州百姓,还有赴死军聚集在江岸附近,身后的镇江也送过来些米粮表达了一下心意,但也很明确的表达出一个意思:镇江不允许赴死军进城休整。

        这样的结果本就在李四的意料之中。

        赴死军和镇江官员本就不是一个体系,能过来表示表示就已经很不错了,何况还有这么多扬州百姓。

        几十万人齐齐涌入,指不定会出多大的乱子,镇江不允许进入也是时下官场的惯例。

        对于江南官场而言,不下狠手捞钱绝对算是青天大老爷了,让这么多江北民众和一支不属于本体系之内的赴死军进城,绝对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不仅是在江南,就是大明的这几百年来,又有几个官员想要真心的做些事情?又有几个能做的成事情?官员的根本就是维持现状,只要局面没有想自己的任上变的更糟,没有出现什么大的事情,把现状维持的死死的,就算是上对的起朝廷,中对的起自己,下对的起黎民了。

        就连镇江的总兵官郑芝凤也很直白的表示,镇江为江防重地,尤其是在江面上,不能聚集这么闲散船只,赴死军和这些“闲散船只”必须在限定时间之内离开镇江水面,否则将要强行驱散。

        郑芝凤,郑芝龙的嫡弟,郑成功的叔父,手上掌握一支有相当力量的水军。

        不愿让赴死军和这些百姓入城,未尝没有防范李四的意思,这一点大伙儿都是心知肚明,也不必挑破。

        可仅仅一江之隔的镇江水军,眼见扬州危急而不加援,自然是有朝廷放弃江北这样冠冕堂皇的理由。可民间的“闲散船只”都上去了,两浙的水军也过来应景,你堂堂镇江水师,大名鼎鼎的郑家船队却按兵不动,说没有保存实力隔岸观火的意思又有谁会相信?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