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搜集的一些明末农村形势,可以不看 (4 / 4)
但对此,据说最忧国忧民的东林党人,恐怕最多也只是含糊其词,谁也不敢对此去深究。如是他们敢那样,实在等于站在了统治阶级的对立面;如果他们敢这样做,他们实在是不想在社会上混了。
一个人得罪皇帝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一个开口闭口说皇帝“贪财”闹得国将不国,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如果你敢得罪统治阶级、敢这样非议统治阶级,那后果可实在太严重了。一个敢大呼这种言论,那肯定是想自绝于人民!
我们常常把明帝国政府的横征暴敛,说成是帝国陷入危机的主要原因。泪痕以为这根本说不通,因为帝国政府只要每亩地平均征收20斤米,就可以一年收取五千多万两白银。但明帝国政府最穷凶极恶之时,也从来没有收取过这样重的赋税!
但随着土地兼并的日益加重,一亩的地平均地租显然已达到了100斤左右、甚至远高于这个数字。
从上述数字可以看出来,明帝国老百姓生活贫困的主要根源,是这种越来越普遍的、越来越高的地租造成的。但这种利益,是代表着明帝国(皇室、贵族、上层太监、官僚、缙绅、庶地主)既得利益集团共同利益的,所以帝国上上下根本没有敢把帝国的危机根源归于此。
一切是显然的,如果普遍农民都拥有自己的田地;那帝国政府所征收的那点税,对老百姓而言是非常小的!
一切是显然的,如果普遍农民都拥有自己的土地,那普遍农民的生活就不会陷入危机之中。
而换而言之,如果帝国的田地是掌握在分散的自耕农手中,那帝国社会也就没有力量去大规模的偷税、漏税。换而言之,帝国政府的税收就能保证。
但这种观点,在明末永远也不会成为主流的观点;因为这种观点是挑战统治阶级利益的。
所以我们后来对明帝国灭亡的观点,永远只能在地主阶级提供的思想中来回跑,却永远也跑不出个头绪来。换而言之,即使我们喊一千遍用唯物史观分析历史,但我们也永远是在用唯心史观在分析历史。再换而言之,好象历史真是某个人、某几个人的能力、道德可以决定的。
帝国的田地百分之**十都已落少地主阶级手中(地主阶级由皇室、贵族、上层太监、官僚、缙绅、庶民地主构成)。这个阶级对帝国政府构成的侵害,绝不仅仅是少纳税(这只是使政府税收减少);他们更通过地租的形式把帝国的财富都敛入了自己家中(这使普遍农民终日劳作却无法温饱);他们还通过手中汇集的强大经济资源,收买、控制官僚集团,使帝国吏治全面败坏。
导致帝国灭亡的根本原因,就是帝国的地主阶级越来越强大了。帝国政府无力控制它,帝国社会无力制约它;最终导致帝国政府一片财政赤字,帝国社会一片贫穷。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