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章 韦氏庶出 (2 / 2)
韦仁实笑着摇了摇头,道:“咱们也不图重返本家,即便回去了,不也还是庶出。倒不如咱们自己在昌谷过好日子。照我看,若能换取些资财,很不错。阿娘,若无他事,孩儿去画图样了。画了图样,匠人才好跟着去做。”
太夫人张了张嘴,也没再说出些什么。最后点了点头,让韦仁实离开了那里。
韦仁实回去书房,铺开了纸张,立刻便在面动起笔来。
东汉毕岚作翻车,三国马钧加以完善。曹魏之时已然用于灌溉,其结构精巧,能连续不断地提水,效率大大提高。这种翻车也较省力,儿童都能转动,对农业生产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后来又有用水为动力的翻车,是为进步。
隋唐之时,又有筒车,较之翻车,提水量升,更加便于引水灌溉。
晚唐又有高转筒车,韦仁实想想,眼下恐怕已经出现了。但它较依赖水流速度,且需畜力,是一种搬运链性质的器械——倒是可以作为传送带的一种雏形。
宋代之后,又出现了水转翻车的升级改良版——宋代水转翻车。这种翻车通过数个齿轮联动,极大提升了水转翻车的能量转化效率,既可以引水灌溉,也可提供动力,做其他用途如舂米生产等。
之高转筒车,宋代的水转翻车利用水流推动齿轮,解放了人力和畜力,使人力、畜力可以用作其它生产活动。又利用几组齿轮的联动,提升了提水量。因其使用水力,故而又可日夜不息。它的缺点是一旦水势太强,容易使龙骨板破裂不堪使用,这一点又不如筒车。因而后来这几种水车同时存在,各地因地制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而择用。
但刀辕川的水流极其平缓,却是正适合这种宋代水转翻车。
而宋代水转翻车的关键,在于齿轮的联动。
先在流水岸边挖掘一道深窄的沟渠,将水车设置其。
然后将翻车的踏轴延伸,作一个竖轮。
竖轮旁再另外树一根木桩做轴,这根轴作下两个卧轮。卧轮和竖伦幅支相间咬合。
水流冲激下卧轮,下轮既动,带动卧轮。卧轮再带动和卧轮幅支相间的竖轮,便可以利用齿轮连动的原理,带动置于一旁沟渠的翻车,水便被源源不断的送到了岸渠里。
这里可在龙骨板末尾搭一高架,略高于后坡即可。从这里开始搭竹筒为水渠,延伸至后坡土丘。水被龙骨板带去,流入渠,沿渠流入后坡的蓄入池。再从池沿竹管而下,涌入田间地头。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