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章 真相 (2 / 3)
曹带闻言摸了摸下巴,言道:“如今我曹家和汉室已是不共戴天之势,我曹氏要想存活,就必须代汉,这是母庸置疑的。
郭嘉闻言嘿然道:“那我问你,你凭什么代汉?有正名吗?你说天子是昏君?不见得吧。小
曹昂闻言想了一想,不屑道:“等时机成熟,逼他下台就走了,何苦非要需得什么正名?”
郭嘉急忙摇了摇头道:“汉朝延续至今,已是有四百余年,你不给天子安个昏君的名头,就把他下了!你可知道后果是什么?”
曹昂闻言轻轻的摇摇头,道:“什么后果?”
却见郭嘉长叹口气,言道:“如今曹氏用唯才是举的政策取代了察举孝廉制,这对于士家大族的利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天下的士家之族做梦都想逼曹氏下台灭门,可问题是他们不敢为什么,因为曹氏这面有寒门的支持以及境内底层百姓的拥护,这些年,你一手培育了四艺人杰(即马钧,魏臻,曹玉,蔡琰),使得曹氏的文名逐渐上升,已是脱离了当年“阉宦遗丑”之名。但你可知道,现在一切都只是表面上的平静而已,若你日后废帝时,不给天下一个好的理由,天下民心依旧思汉的话,我告诉你!曹氏连寒门和底层民心都会失去,特别是就于寒门之士而言,他们本来就没有世家大族那面雄厚的背景,无论是在土地还是名望上,都无法和正统的士族抗衡,曹氏拥立汉室时,他们或许会不遗余力的帮你,但一旦无故废帝小正名不在!到时,大的士族以此名义为基,竭力想办法推翻曹氏的政策,而寒门则是诺诺自保,不敢拥曹,你想怎么办?你凭什么守护的了这今天下”。
郭嘉的话绝不是无的放矢,历史上曹不篡汉,就属于无缘无故的篡,其导致的结果就是,各地民心。寒门子弟的心大失,以至于刘备在一年之后,便敢公然的在西蜀自立为帝,反到得到了许多思汉之士的拥护,若他不是为了一己之私力争孙权,而是联合东吴,兵伐篡汉的曹不,到时,中原各地的世家纷纷响应,寒门子弟与底层的百姓都报观望态度1恐怕这天下的形式还是有待观望的!
而曹不后来也是看到了这一点。知道自己在篡汉的方面过于急躁,故而不得已,只得一点点的与豪门妥协,放弃了当初他父亲曹操极力制定的唯才是举制度,使得许多的世家大族得到了进入朝堂的机会,而后来,随着曹操昔日一手提拔的寒门老臣逐渐亡故,世家豪门在魏国朝堂上,逐渐开始掌握了魏国的经济,政治,军权等诸多大权,昔日曹操所布下的魏国根基逐渐松动!而最终的结果,就是昔日世家代表之一1司马氏所代替!可以说,其实就算没有司马氏,还会有其他的大族逐渐站出脚步,去蝉食魏国的大权!
所以,曹氏代汉可以仅仅的赁着高兴就尖做!明白了个中详细原因的曹昂,曹昂的脸逐渐变的凝重,看了看脸色比起原先已是有了一些红润的郭嘉,曹昂方才知道,这个浪子七年来一直在为了曹氏的未来而不停的奔波忙碌,
“奉孝兄,适才是我无礼了
郭嘉却是笑着摇摇头,言道:“记得吗,七年前,你曾对郭某说过一句:哪怕我没有智谋,没有韬略,但只要我能陪你走到最后,就可以了这七年来,就因为你的这句屁话,郭某无时无刻的不再为曹氏的未来担忧,我与子桓公子制定了这个大计,就是为了曹氏的天下能得保长久。而这第一步,便是如何代汉!如果这一步走的不好,则必让天下寒门退却,士家大族便会乘机在曹魏朝堂中迅崛起,如果真是那样,郭某担保,曹氏的天下,走不过五十年!”
曹昂闻言默然的沉思良久,接着长叹口气,言道:“可是,一旦天子设下奸计。联合曹氏逆子,图谋朝臣此恶名一旦传遍天下,则代汉之举,再无不妥。是吗?。
郭嘉笑着点点叉道:“正是这个意思。而且,我曾特意嘱咐二公子,若是能以他的叛逆之书去换取天子的一封血书,到时,两张血书相互对照。公布天下,则刘协昏君之名成矣!只要此一事功成,日后再行驶广大的兴农之政,利用当年的“工程杰。魏臻所开的黄河,关中等巨坝。大力开展农桑,水屯,漕运,种稻等新的谋生之道,使得寒门底层基业与普通百姓的生路不失,则便可以压制豪门想要进入朝堂的**,使的两种势力保持平衡,逐渐推出新政,则可曹家后世无忧!”
曹昂闻言只是沉默了半晌,忽然言道:“你适才说,让我二弟以他的叛逆之书去换取天子的血书然后将两张血书公布天下,则昏君之名可成那我二弟呢?”
郭嘉闻言脸色一变,接着低头苦笑道:“他自然也是曹氏的逆子,纵然你格外施恩,饶他不死,他也必将是为天下所唾弃,遗臭万年”
曹昂的脸色有些微微白,苦笑道:“这就是你们一直隐瞒我到现在的原因?”郭嘉点了点头,道:“其实我早想告诉你,是你二弟让我在他起事之后才告诉你,因为。你一旦知道他打算背负一生骂名而为曹氏莫定千秋之基,必然不会应允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