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04章 造物缺陷,人力有时而穷 (4 / 6)
他也并没有因此而变得更聪明几分,反而在平常会被海量无用知识所拖累,精神力运转略有滞碍不说,还会被大量消耗。
那么,什么样的标准,才算是完全吸收消化知识呢?
空泛点说,当然要达到将知识融会贯通程度才算数。
这问题跟我们定义中的‘智商’有关。
人们在测试智商的时候,说一个人是否聪明,指的是这个人能否将知识融会贯通,做到举一反三,而不是看这个人是否记忆能力强大。
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爱因斯坦和牛顿,这两位可都不是什么记忆达人,记忆力远远比不上某些可以默诵新华词典的人形复读机。
相反,爱因斯坦甚至有读写障碍,经常记不起自己过的内容!
但这两人的高智商,却无可辩驳(你不服?)。
由此可见,超强记忆力,能给智商加成,但与智商并不成正比。
张骞的智商在两个人格融合之时就已经固定了,形成了定势思维模式,是一个老古板和渣男的融合体,偶尔会表现出几分神经质,思维模式中,既有传统武者的向道之心,却也不乏科学社会出身的作者的大脑洞。
完全可以这样说,他能取得如今成绩,这些其实是新形成的性格为自己争取的,没有依靠系统、老爷爷、或者满天神佛。
并非靠天吃饭的侥幸!
这一切,都是凭自己本事得来的!
当然,也不能否认从生化危机获取的人机交互系统帮了大忙,这就像普通人智商获得记忆加成一般,这些基础知识,让他夯实了根基,最终才能支撑他进行更严谨的可重复科学试验,而不是像一开始那般乱蒙撞大运。
也正因具备了海量基础知识,再加上脑海中的红后作为辅脑,给予了张骞如同搜索引擎一般的便利,他才能够在两天时间内把两个新生能量生命体培养成才。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