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烹饪土豆引发的设想 (2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30章 烹饪土豆引发的设想 (2 / 3)
        农民对土地是极为热爱的,如今有这么高产的作物,种出来的粮食不仅能够自给自足,还能够出售做成美食,赚上一笔,这是多好的事情!

        “这件事以后再说,现在先来帮我做成最后一道菜再说!”张献忠很早就已经让庄里的佃户们去到处宣扬这个产量了,这次给厨子们说,只不过是让他们明白,这个东西是可以变着花样吃的。到时候把他们再放出去,到市面上捡几个玉米土豆红苕之类的回家做菜,就更能够吸引百姓的种植了。

        “对对对,赶紧准备!”孙有粮喊道。

        最后的菜是土豆炖牛肉和酸辣土豆丝。

        “把土豆切成块,加油,酱油和少许的糖翻炒均匀,后加入姜片和蒜片翻炒牛肉,然后再加八角、香叶,然后慢慢炖,炖到一个时辰的牛肉,再加土豆炖。”

        “准备土豆、葱姜蒜、花椒、干红辣椒、盐、糖、醋。先将土豆切成整齐的大薄片,这是切出均匀的丝的要点。再将土豆片切成细丝。用清水将切好的土豆丝泡上。将葱切末、辣椒剪成小段、蒜切末、红椒切丝、姜切末。锅内放油放入花椒炒出香味。将炸好的花椒捞出,锅内放入葱、姜、蒜末、辣椒段煸炒出香味。放入泡好的土豆丝。炒一小会后倒入少许醋继续翻炒土豆丝。放入红椒丝翻炒均匀。最后加葱花、适量盐、糖调味。”

        到了这一步,没有一个人再说什么,厨子们一个个的带着一种神圣而又期待的神情紧张而有序的工作着。

        关于土豆,张献忠依稀记得康熙年间的福建省松溪县县志上已有种植马铃薯的记载。换言之,1700年以前,马铃薯已引种到了我国。

        而依据他自己所查究的结果,他认为马铃薯在徐光启以前已传入中国。这是因为他让人买来了徐光启所写的《农政全书》,仔细研读的结论。

        《农政全书》中记载有‘土豆’一词。其卷二十八记载过一段话:“土芋,一名土豆,一名黄独。蔓生叶如豆,根圆如鸡卵,内白皮黄……煮食、亦可蒸食.又煮芋汁,洗腻衣,洁白如玉。”由此可见,土豆的引进在1633年前无疑。更准确地说,马铃薯在1628年前已传入中国,并且广为人知,因为1628年为《农政全书》出版的大致时间。

        至于为什么没有普遍栽种,张献忠想,这大约和朝廷的政治斗争逃不开关系。

        而现在,才是1645年。距离土豆传入中国已经过去了近二十年的时间,农作物对中国土地的不适应性基本不存在,唯一的问题是怎样才能让它高产。

        秦王府田庄所种植的农作物是高少昌的商队带回来的种子,这些种子基本已经和后世无二。经过一个成熟期的生长之后,它们的产量也不能算是低,至少比小麦的产量要高很多,比着水稻也不遑多让。更重要的是,这些东西对土壤的要求不高,非常适合山区栽种。

        看着厨子们忙碌的场景,张献忠不禁设想起了未来:

        此刻的北直隶实际人口也不过一千多万。这些人需要靠运河北运的漕粮支持生活,漕粮大约每年北运四百万石,一石大约有两百斤。以田庄土豆产量——亩产按八百斤推算,若是将京师拿下,光是那些皇庄土地就有近三百七十五万亩之多,全种上土豆的话,其产量将会是是漕粮的近四倍。按个人口粮每年两百斤计算,可供给于六百多万人,一半以上的的北直隶人口就饿不死了。而且春土豆收获后,还可种夏粮或蔬菜。这时候,漕运粮食的依赖性和重要性就会降低,便可释放运河的部分运力用于其它货运。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