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名将 (1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四十三章 名将 (1 / 3)
        吴三桂一直在武昌附近肃清李自成的残余部队,经过一段时间的清剿,这一带现在基本握在大清的手里。

        武昌之战剩下的大顺军很多都投降或者逃去了湖广南部一带的山区,估摸着也不能再掀起多大的浪花。

        但部下送来了另一个消息,却让吴三桂颇感惊讶:一支打着大西旗帜的小股部队远远地向通山附近去了。

        要知道在那里,可是有阿济格的大军存在的,这些人去,不是找死么?

        吴三桂觉得有些蹊跷,便命令多方打探,确定到底是什么情况。

        但这一打听,可就不得了了。

        偷偷摸摸的前进是非常消耗时间的一件事,新军差不多耗费了近半个月的时间才到了九江附近。

        而此时的左梦庚由于袁继咸的防守策略,便将大军转移驻扎池州一带,并遣兵将取道彭泽攻下建德,试图从九江转向安庆附近。

        在这一带,他刚好碰上了奉命来征讨的黄得功部队。

        而在他身后,李定国带领的前锋也到了。

        说道李定国,朱启明并不陌生。他字鸿远,天启元年六月十一日出生于陕西延安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崇祯三年,当时年仅十岁的李定国参加了张献忠在陕西发动起义的部队。

        那时候的李定国已经是相貌不凡的帅哥坯子,很有些大将风范。张献忠一眼看中,就收了他做养子。

        你不得不说,在没有HR的时代,如何甄别一个人可是一件运气加眼光结合的技术活。

        从此,李定国就一直追随张献忠,直到现在。

        早在崇祯十年的时候,十七岁的李定国就能够亲自率部下二万人,跟随张献忠攻打河南和湖北。

        崇祯十四年二月,他又乔装成明军差官,同二十匹轻骑连夜飞奔到襄阳城下,后攻占襄阳,明督师大学士杨嗣昌所储军资十余万,皆为农民军所得。襄阳大捷是张献忠起义军开始走向胜利的转折点。

        从这一切就足以看得出来李定国的名将苗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