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六章:大明和欧洲的差距 (1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百四十六章:大明和欧洲的差距 (1 / 2)
        朱由检要开的第二个会议,就是全国一盘棋了。

        这个事情好理解,那就是为了配合即将展开的大明经济发展,必须要找准一个点来寻求突破,依照找个突破口,全大明必须要统一行动。

        有人说,组建合作社,推动商品流通,不就是突破口吗

        朱由检认为这还不是,推动商品流通,加速消费,依旧是做铺垫的。因为推动商品和消费,还需要寻找准百姓的消费需求才行。而小农经济时代,普通百姓的消费需求在哪呢?同样的,要向外走出去,那么出口的需求又在哪呢?

        所以,第二次会议的级别就更高了,几乎就是一场内阁扩大会议。

        “陈子龙,新作物良种,都已经移交给农业部了吧?”朱由检首先问。

        “全部移交完成,只是里面有好多东西臣都没见过,也没听说过.“负责农业的陈子龙瞬间从身边翻出来一个大本子,上面画了满满一本插画。这些可都是这次从海外带回的稀奇玩意。

        册子的第一张很好辨认,就是辣椒。这东西在大明已经开始普及,而且在皇帝的推动下,已经进入了普通百姓的家里。特别是湖广和四川等地,流行很快。

        但是册子另外一些物种,的确让大明官员们陌生了。比如:卷心菜、南瓜、四季豆、西葫芦、番茄、花菜、洋葱、西芹、菠萝、草莓、番木瓜......当然还有苹果。

        除了朱由检,在座的官员还真没有一个人能认识全的。

        看到上面一串的名称,恐怕很多穿越者表示还是不要穿越到明以前的好,光是食材的种类,明以前都能让你吐槽。

        “额,这个问题,等明天朕给你一一细说。”朱由检头已经大了,这项工作还必须要他亲自点拨了。看起来很简单的事,可是离开他这个穿越者,还是容易走弯路的,这就是穿越者的作用。

        良种只是开胃菜,接下来才算正题。正题就是,大明的商品生产,到底应该先从哪个行业开始撕开一道口子。

        前面的章节说过,朱由检选择的第一个行业是造船业。大明再也不能只是把目光局限于内陆,而应该穿越大洋,放眼世界。那么造船业就必须追赶欧洲。

        这一时期欧洲的造船业有多发达,有很多资料都有披露。就拿荷兰来说,小小的荷兰光是游荡在各海洋的船只有达八千多艘。

        “梁九,朝廷官办的造船厂一年能造多少艘海船?”朱由检把目光对准了梁九,这个大明最具有权威的大匠掌管着所有的官办造船厂。

        “启禀圣上,我朝现在每年可营造大海船300艘,民间每年可造渔船500艘。”梁九说道这个成绩,很有些得意。而满屋子里的大臣听到之后,也都把欢喜挂在脸上。

        这个数据跟以前比,可以说提高了很多倍了。如果按照传统福船来计算,之前整个大明的造船能力也没有达到一个月三十艘的水平。更别说造适合远洋航行的大船了。就算是郑家经营几十年,凑起来的大船也不到现在一年的产量。或者说,大明现在可以一年造一支舰队,已经很夸张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