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一十一章 皇帝的心思 (4 / 4)
大明工商业一直在有序地展,其中出现的不少问题有些被解决了。有些则是掩盖在高增长之下。经过十几年,这些问题积累在一起。终于开始爆了。
大明一直是在扶植工商业,拓宽商路,扩大市场。正是由于这种国策。大明工商业展迅。但是其中的问题也不少,如工商业越来越倾向于垄断,强者越强,弱者恒弱。而且工商业与贵族官员、地主豪强的关系也是越来越密切,在这些中枢和地方权势的支持下,利用行政手段强占有利资源,大行排他和压制,削弱自由竞争。
很明显的例子,大的工商企业有着强劲的背景,他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抢先获得政策信息,抢占先手。这对于那些普通背景的工商企业是不公平的。而且经过展,不少人学聪明了,懂得如何去钻法律的空子。合理避税。尤其是大工商企业。由于其背景,往往可以一方面获的税收等政策的优惠,一方面可以通过会计事务所和庞大的产销关联企业进行避税。结果带来的后果是中小工商企业他们一方面要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去开拓市场,另一方面则要接受不公正的税负,极大地打击了中工商业者。
从这两年来看,大明的赋税虽然在增长,但是却增长缓慢,与工商业展极不成比例,从而造成了赋税增长的不足,使得内阁中枢施政出现问题。
秉承刘浩然的财政思想,大明中枢不比前朝历代,以存钱为己任,大明中枢是以花钱为己任,其中每年的财政开支,国民教育和军费占了大头,还有基础建设、医疗体系建设、工业体系建设等等数个无底洞需要去填,没有快增长的赋税是无法负担的。
而在另一方面,由于南海许多地区被纳入了大明版图,此前带有掠夺性的倾销无法再行。虽然大明海军抢占了锡兰洋制海权,击败了埃及海军,再以利益诱惑,迫使那些披着奴隶外衣,干着将军君主活的马木留克们终于答应与大明媾和,印度、非洲、西亚乃至欧州的商路市场得到拓宽。但是新问题又出现了,随着远洋贸易的展,运输成本和风险加大,必须有银行、保险社等金融体系作有力保障。
而在新问题面前,以李善长为的内阁却不知道面对新危机和新挑战,思想还比较保守落后的他们不知道如何灵活和有力的运用国家税收、金融等政策去进行调解,加上明6在南海地区、乌斯藏地区、西域地区连连用兵,海军远征锡兰洋。花出的军费骤增,这些多出的开支与国内出现的问题以及接连的局部自然灾害叠加在一起,严重地影响着大明的财政。这才到明历十五年的十一月,内阁就已经出现巨大的赤字。而李善长内阁的对策居然是准备要求大明皇家银行增纸币。
这不能不让刘浩然生气,大明皇家银行行纸币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物力,终于在明历十四只实行。这其中除了要研包含防伪等高技术的精美纸币外,顾及纸币行出现的问题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但是李善长等人却丝毫不体会到行纸币的风险性和调控性,而只是像前朝历代那样以为国家可以随意行纸币当钱花。届时带来的后果恐怕将会像宋、元那样,纸币贬值。最后变成废纸。这和刘浩然心中所想的相差甚远,不由他不生气。
在这种局面下,刘浩然只有让深受其熏陶,明白一些先进金融财政知识的王侍尧和叶涂温出马,看看用什么法子改变这一困局。而李善长与刘浩然交谈之后,也明白自己所作所为怕是犯错误,也同意让精通财税和金融的王侍尧和叶综温等太平学派帮他走出财政困境。
“臣等领命王侍尧和叶涂温当即拱手道。
“另外还有件事,联想延聘承华和念祖为老师,教教皇子焕翼最后刘浩然像是不经意地说道。
王侍尧和叶综温眼睛不由闪过一道光芒,这两年,朝中众臣一直请立太子,但是刘浩然总是推谭,今日这一着,两人心里便有了数。
“臣等遵旨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