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五十九章 对日政策 (2 / 4)
“杨卿,你来说说。”刘浩然转向外务部尚。
“回禀陛下,据臣掌握的情报来看,足利义满颇有心计,而且自视甚高,臣认为他不撞南墙是不会转变态度的。”
“你的意思是一场大仗是避免不了的。”
“是的陛下,依臣愚见,的的会如此。”
“国用,依你之见,坍港的部队能不能撑得住?”
“陛下,坍港三角区有我6军两个满员师,一个海军6战师,足有三万五千兵力加上又有海军支援,进攻可能不足,但是防御却绰绰有余。就算足利义满调集二三十万军队,也能让他碰壁而回。”
“粮食怎么样?”
“回禀陛下,坍港等三区是日本本州岛的重要商业区,而粮食在日本历来是重要的物资。甚至可以做为货币通用。我军占据这三地时,正值秋收过后。商人们已经从各地囤积了大量的粮食准备变卖,现在已经被我军全部征用,一年用度有余。”
“陛下,我军动员了两个海军6战师,三个6军师;已经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我军对后勤补给要求极高,光是支援这五个师的弹药后勤,已经征用了过三百艘海船,严重影响到对朝鲜、日本的正常贸易。损失不”刘基在一旁补充提醒道。
“想要收益,必须先要投入。”刘浩然笑着说道,“日本号称是黄金之国,实际上是个产银国,它的白银十分丰富,正是我大明所需要的。这一仗打完,我们总会和日本算清楚的。”
日本号称黄金之国的传说是从前唐开始的,日本最早出现的黄金是砂金。唐天宝八年,日本天平二十一年公元硒年,产自本州东北部奥州的约三十八公斤黄金第一次被上贡给了奈良京城。唐天宝十一年,日本天平胜宝四只隘年,日本人建造了一座高度为十五点八米的大佛像,当时这尊大佛像使用了约四百三十九公斤的奥州黄金来进行镀金。据日本官府文书数据统计,每年奥州有大约二十:斤的砂金被送到奈良。而当时正值日本向大唐学习先进文明,大量派遣遣唐使、留学生以及留学僧,而这些砂金就成了这学费的重要支柱。
据资料记载,在唐贞元二十年,日本延历二十三年公元酗年的遣唐使派遣中,大使的旅居费用为约七点五公斤砂金,副大使约为五点六公斤,而整个使节团有五百人之多,留学生和留学僧也长期旅居中国,可见当时为吸收唐朝文明,日本政府无疑投入了数量庞大的砂金给唐朝做学费。
于是,偻国富足有黄金,是黄金之国的传说传遍了大唐,也随着波斯、西域商人传到了中西亚,到最后,传说就走了样,据波斯地理学家伊本“万弛霍尔达兹贝记录,偻国人喂养的狗的链锁、猴子的项圈都是用黄金做的。到后来这些传说也影响了马可波罗。
但是随着江南、大明对日本贸易的兴盛,日本的黄金迅流入大明,为了换取大明更多的商品,日本幕府和地方加大了对奥州等金矿的开采,十几年下来。奥州砂金资源迅枯竭。而另外一处产金银的地方佐渡岛又被大明海军控制了,直接在那里开采。于是日本就开始开动脑筋,对传说中的银山进行大规模勤探,终于现了石见银山和生野银止。两座大银山这两座银山大规模开采时间都在十六世纪,本书提拼了。,于是日本与大明贸易又有了新“动力”
而在大明,本身产银不是很多,加上黄金做为储备。白银铸成银圆成为货币之后,就算大明的纸币大规模流行,白银的需求还是有增无减。
“陛下说到日本产银,臣到是想起来了,日本的石见银山在西国山**石见国,控制在大内氏的手里,生野银山在山**的但丐国,控制在山名氏的手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