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三十一章 冲突 (3 / 5)
随着大明科研技术的展,过去笼统的命名已经不合适了。根据这个草案,格物院要分拆出物理、化学、生物,算学要改名为数学,农牧改名为农业,加上原本的天文学,地理学和医学便组成了格物院的“八大金网”;弘文院要分拆出哲学、社会学、教育学、传播学,商学要改名为经济学,加上法学,算是弘文院的“六大金刚”刘浩然还准备根据最新传入的古希腊拍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设立政治学,专门研究研究国家及其赖以挥治理效能的各种机构和制度。只是这门学科在当时的大明“太前”了,有点骇人听闻,所以就只好归在社会学里面。至于文学、语言学、史学则划归国史馆。
罗复仁还提出新设工程院,将此前大明非常先进的机械制造、冶炼、营造建设、地理勘探、船舶制造、交通运转、精密机械、测绘、化工、兵器工程、农业工程全部划在里面。
按照刘浩然的想法,中国古人太注重“学以致用”了,结果学文科的就变成了“学而优则仕”少数学工科的文人就过于注重实用,经验中来再回到经验中去,虽然应用性强,但是对事物展规律的探索不够,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缺少实验和分析。
刘浩然早就决心打破这一传统,大明的教育体制已经完全打破了“学而优则仕”的传统科举制度,学历考试和“公务员录取考试”完全分开,一来打破了知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的局面,二来使得这些精英不再将出路局限于出仕之上,因为根据大明正在逐渐推行的改革,官员和司政虽然福利好,名声好,还有“权力”的诱惑,但是责任也越来越重。而且这个责任需要承担的后果也越来越大。任何想考司政、司法的精英们都需耍掂量一下,自己是否有能力去担任这个职务,如果没有能力,很有可能会因为一次错误丧失一生的前途。这,大批精英们转向其他行业,如地位越来越高的,商岖知梯1、医
在刘浩然的设想中,格物院、弘文院和国史馆侧重理论研究,而工程院则侧重应用科学的研究,他们互相是可以“客串”的。如现在风头正盛的刘承志因为其在天文、地理和社会学的造诣,一人兼任了格物院和弘文院两院院士,工程院成立,也少不了他的一个院士身份。而三院一馆的院士人选则由各大学相应学科的教授、副教授推举产生,再由学部聘任,一般任期是终身制。满六十五岁便可“退休”或期间自己
罗复仁建议中还提出设立学会以及明确研究所和学会的职责。
研究所是负责具体学科的研究工作,它虽然也是三院一馆的下属机构,但一般都由相应部门赞助和监管,如机械研究所归工部赞助和监管,兵工研究所归6军部赞助和监管,船舶研究所归海军部赞助和监管;学会也是三院一馆的下属机构,但是它主要职责走进行学术交流以及对新的科研成果、行业技术标准的认定,如早前成立的地理学会,它即可以对地理勘探的赞助,也被授权对新现的岛屿、大6、海洋进行确认和正式命名,同时也包括对动植物等生物研究、明成果的认定。
学士会议很快通过了罗复仁的几项提议,各学科确定之后,各大学便根据这一原则重新定和增设专业学科。同时学士会议也通过了罗复仁关于加快大明格物、弘文诸专业学科的建设,增设南京工学院、东京工学院、武昌工学院三所理工大学的建议。
接下来便是礼部尚书胡惟庸提出建议,一是在南京大学、江苏大学、淅江大学、安徽大学增设传播学专业,以应对大明越来越达的传播业;二是申请开设南京戏剧学院小专门培养戏剧人才,申请开设南京音乐学院和南京美术学院,专门培养音乐、美术等艺术人才。
在得到学士会议通过之后。这揽子事情便要归学部接手了。
不过商部尚书杨元呆提出的建议草案却激起了与会人士的强烈反
杨元呆要求内阁制定律法,先严禁大明各地百姓乞讨,违者监禁一年1重犯者劳役五年;二,各地城镇居民百姓必须从事一项职业,并在当地官府登记确认,一年无业者加以重惩,劳役三年;这两项说白了就是要把乡村城镇严禁“小逸民逸夫小游食。无籍之徒”;三,劳役者可放至各地工厂做工等等十余项。
看到这里,刘浩然不由眉头紧皱小他没有想到这场冲突居然还是被摆到了大明最高国事会议上,而且是由杨元呆这位淮西派干将提出来的。
这场冲突早在数年前就开始产生,只是最近一段时间开始激化而已。冲突的起源非常简单,对劳动力的争夺。大明的工商业迅展,尤其是工业的展使得这一行业劳动需求日益增大。在开始的时候,各地的降军、俘虏,每年恩赦令“解放”出来的地主豪强家的农奴,数以十万计,总算是满足了大明工业启动的劳动力需求。可是随着工商业的展,工厂需要更多的工人,商社需要更多的伙计,船队需要更多的水手,港口需要更多的码头工人,一切需求都在不停地增长。而大明建立之后施行的《土地法》是保证广大乡村农民耕者有其地,广大农民在经历长期战乱之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田地1便一心开始耕种经营,一头扎进了土地之中。
工商业只好从没有田地分配的城镇居民中招揽劳工,随着不断地展,尤其是北伐和漠北战事对兵工工业、仿织工业、钢铁工业等诸多工商业的刺激,它们需要的劳动力达到了一个顶峰,而与之相反的是大批原本在战乱中逃入城镇的百姓被遣回原籍,重新分配田地,从事农业生产。到后来,工商业无计可施,只好仿效官府基础建设的做法,利用农闲招募当地的农民,使得劳动力需求得到了部分缓解。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