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二十九章 梅花奖 (4 / 4)
说完这里。刘浩然转到另外一个意见上:“我们戏剧宣传的对象是谁?是广大的百姓,既然如此,我们就要从他们中走出来,再走回到他们中间去。因此剧团的演员和剧本创作者要去熟悉百姓,知道他们的习性,这样才能知道他们那些习俗和思想不正确,才能知道用什么方式去感化打动他们。剧团演员不能因为演出成功获的了巨大名气就摆起架子来,要让他们记住,离开百姓他们什么也不是!还有那些剧本创作者,不要以为自己是读书人,看不起没有什么文化的老百姓,要不是百姓给他们创作的灵感,他们能写出好剧本来吗?”
“还有这戏剧的形式也要变一变。我听说如徽剧有几种固定角色,而每种角色又有固定的唱法,算下来徽剧总计就那么几十种固定套路。这样太死板了不好,要以自己剧种特色为基础。如秦腔高亢激昂,流行于西北的区,可以深入各地,收集各地的唱腔和唱法,吸收到秦腔当中去。这样的话就形成了丰富多变的唱腔和曲目,能够让百姓们久听不厌
刘浩然无论穿越前还是穿越后都对戏曲不感兴趣,主要是认为其节奏太慢,而且翻来覆去就是那么一些唱腔和格式,跟八股文一样,初听几次还勉强可以。听多了就烦了。
“还要注意在戏剧形式上吸收和创新,要不断吸取其它地区甚至其它国家的唱腔和乐曲,勇于革新,在保持自己戏曲特点灵魂和吸取别人长处的基础多尝试一些新的唱腔和乐曲,只哼哼所创新才能保持长期蓬勃的活力和魅力
刘浩然不指望大明的戏曲向西方的歌剧展。但是可以吸取它们的长处,要知道西方的音乐展,歌剧和戏曲就起了不小的作用。大明要创作冉属于自己的灿烂文明,光靠那八股文式的旧唱腔和地方小调可示行,必须海纳百川,有所突破。
“此外还可以尝试三下没有唱腔的戏剧,以对话、动作、表情和故事情节为主。一出戏曲描述一件事情依依呀呀唱上个一个时辰,这不耽误事吗?试一试这没有唱腔的话剧,说不定戏曲一个时辰说的事,话剧半个小时就说明白了
自从大明钟表展起来后,时间概念由过去的十二时辰变为二十四小时,由过于一刻钟精确到一分钟甚至秒钟。
“礼部可以与学部协商一下,看是不是开办一个音乐学堂,专门培养戏曲、话剧、乐曲等方面的人才。这样即能保证他们有足够的音乐水平,又可以让他们知道自己创作和演出是为了什么?”
胡惟庸静静的听着,他已经慢慢把握住皇帝陛下对于礼部工作要求的脉搏了。原来如此,正如自己此前所猜想的小陛下加重礼部的责权的确是有深意的。如果说学部进行的是对此前教育体制的改革,让百姓们都能接受国民教育,而礼部要做的就是易风移俗。将老百姓此前遵从的习俗和思想彻底改造过来。看来皇帝陛下将进行一场非常庞大的变革,而礼部要做的就是先用春风化雨的形式把变革苗头植入到老百姓的心里去。
很快,刘浩然与胡惟庸的谈话进入到尾声,这时侍卫长刘存玄进来禀报道:“启禀陛下,廉政公署都使专员张大人携廉政公署副理专员罗大人在宫外叩见。”(未完待续)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