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一十九章 北方学派的出路 (2 / 4)
“我观陛下用人治政。全在一个权衡。”刘承志一边琢磨一边缓缓说道,“陛下以淮西派制衡江南派,又何尝不是以江南派制衡淮西派。虽然这次江南派出了夏时安事件。可是陛下仅仅处置了涉案的少数人,江南派根本却丝毫没有触及,而且这次大调整,如果陛下真的对江南派厌恶的话,怎么还能让其派保持一定话语权呢?”
“我明白了,传义的意思是陛下不愿意将江南派一棍子打死,就是还想让其牵制淮西派张谦眼睛一亮,连忙轻声答道。
“为君者,自然不希望看到臣下一家独大,这是帝王之术。想来李相和军方他们也是看清楚了这一点,所以也没有出来要求将江南派赶尽杀绝。”刘承志半闭着眼睛点头道。
“传义所言极是。李相为相十余年,久居高位,自然是非常老道,而军方几位领头之人。不一不是聪慧之人,又跟随陛下多年,深知圣上性情。他们真要走出手将江南学派铲除,恐怕就要轮到他们被猜忌了。”张镰也点着头道。他们三位祖上都是做过高官的,自然对政治斗争有些家传功底。
“我来算算,咱大明庙堂之上有几股势力,先是谁西集团,他们不仅有在军方占据优势。更有李相和汪副相这样的领军人物,现在又与江淅新兴的商人勾连在一起,论权势是第一,论钱财不为第二,正是如日中天;接着是江西学派,他们讲得是6家心学。与程朱理学不是一路人,加上跟随陛下多年,学术思想开始受到默化,为的为帝师朱老老夫子小直学士、学部尚书罗复仁,加上他们兼容了两湖学子,声势更是迅而上;太平派出自淮西,却异于淮西,他们以安徽学子、新兴工匠商人子弟为一群,以王侍们小淡温等人为,吊然现在不亚显彰,但绝对是前涂小明,联后是江南学派,他们秉承理学正统嫡系,为天下文人之,更有江南诸地的大世家、大地主为根基,能与淮西派一争高低,横为对手,不容小视。”王宜循在旁缓缓细算道。
“淮西派缺陷在军权太盛。如不是李相等人从龙甚早,陛下应该不会将军政大权集于一派。而且他们多出身微寒,无同窗好友纵横,人脉上差了江南学派几筹,加上家学不显,子弟多无俊才,显得后继无人。不过他们这次将礼部尚书胡大人推上直学士,总算没有青黄不接
“传义,你这话的意思是什么?”王宜循有些诧异了。
“什么意思?吏部孙大人。计部宋大人,户部章大人等等纷纷调入中枢,还不明白吗?李相执掌中枢十多年了,现在天下已定,五年计哉顺利执行,一切都走上正规。陛下还会让李相独掌国事多久?李相也看到了这一点,所以才力挺胡大人入阁
“原来如此,陛下和李相都在为将来辅路。”王宜循点点头了然地道,他们三个是世交好友。无话不谈,而且是荣辱一体了,所以才谈得这么透。
“夏天平这个憨货上理,只是此人野心太大,这才犯了陛下的忌讳。如果他将矛头指向李相,说不定此事还成了。”刘承志突然轻声笑道。
王宜循和张镰默想了一会,也明白了刘承志所言的意思。夏时安提出由于战时体制,重臣权柄太擅,现在进入太平时期,应该要抑制权臣的说法有一定道理,可是他不应该直接指向淮西武将集团,这个集团一来非常庞大,二来他们只忠于皇帝陛下,是刘浩然坚实的基础,夏时安想拿这个集团开刀,万一不好乱了刘浩然的根基怎么办?如果将上书的目标指向李善长,随便找几个借口,请陛下换相,以防军政勾结。说不定还真能扳倒李善长。只要李善长一去,淮西集团失去一臂助,加上现行体制军方不的干政,淮西武将集团失去在政界的代言人,又无法寻找合适的新接班人。这朝堂之上还不是可以由江南派徐徐图之。伊是刘承志心里清楚,刘浩然这位陛下的心思一般人猜不透,谁也不知道抨击李善长的下场会是什么?说不定会更惨。
“传义,那徽兑我们该怎么办?。张谦开口问道。他们都有一肚子的政治抱负,让他们终老在弘文院,的确是让他们有些憋屈。
“我也一直在想此事。咱们北方学派,论宠幸亲近,不及淮西集团,论人脉影响,不及江南学派,论朝气活力,不及太平学派,论地方实力,不及江西学派,我们必须找到自己的长处,找到合适的安展之道,才能一展宏图。小
“长处?传义,你说咱们的长处在哪里?。
刘承志默然想了好一会才微笑地说道:“我们最大的长处是不为江南学派所容,又与淮西集团无瓜葛,身家清白。”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