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八十一章 陕甘 (1 / 5)
1o7o2帝国的荣耀第一百八十一章陕甘
习历二年七月二十日。刘浩然在山西河津渡口过黄河。卵旧…安的河水卷着数不清的黄沙一路南下再看看两岸被洪水冲刷地千沟百壑的黄土高原刘浩然站在黄河西岸翘看了许久。
“黄河清圣人出!”就像中国历史上圣人绝少黄河也很少清过。中原王朝历朝历代在这条脾气暴戾的母亲河上耗费了巨大的精力和物力但是往往只保得一时安宁河水泛滥时时生给中原百姓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从现有的资料来看历朝历代对于治理黄河有两种策略一是传统的堤防治水二是分流治水。堤防治水很好理解就是在黄河两岸修筑河堤防止河水泛滥。或许是这种治水方式寄予太多的期望。可是事实上黄河的堤防累累毁坏三年两决口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开始对这种治河方式颇有微词。
东汉明帝曾下诏书:“左堤强则右堤伤左右俱强则下方伤宜任水势所之使人随高而处公家息童塞之费百姓无陷溺之患。”换句话说就是不要堤防任由洪水泛滥。这样大家你好我也好。
宋太祖赵匡胤面对严重的黄河水患也曾下诏书:“夏后治水但对言导河至海随山淡川未闻力制端流。广营高岸。自战国专利。埋塞故道以小妨大以私害公九河之制遂驻历代之患弗饵。”他在盛赞大禹治水的同时对堤防这一治黄措施多加驳斥好像黄河泛滥就是因为采用了堤防堵制而没有采用疏导的治水方式。
宋神宗则说得更妙。“河决不过一席之地或东或西。若利害无所较听其所趋如何?水性趋下以道治水则无违其性可也。如能顺其所向徙城邑以避之复有何患?大有黄老顺其自然不为而治的味道。
所以西汉贾让提出了治河三策上策改道中策分流下策才是堤防。他的这种思想在南京水利营造方面颇有影响不少这方面的专家提出拓宽大清河、黄河、淮河用河渠把它们连起来让黄河下游分三支入海减少中下游决口泛滥的可能性。
想着这些纷争不休的治河策略刘浩然心里乱如麻在这个时候他恨不得自己是学水利出身的。不过有一点刘浩然是知道的黄河泛滥主要是由于它河水中含沙极多到了河南一带河水变缓泥沙慢慢沉淀所以造成河床越来越高最后变成了悬河河汛一至稍不小心便是大水泛滥。
所以说治理黄河的关键在泥沙下游耍想办法尽可能地把泥沙排走而且还要设置泄洪区以防万一。最重要的是上游必须防止水土流失尽可能地防止各支流从黄土高原把泥沙带入黄河。
“要多种树呀!”刘浩然嘴里喃喃地念道但是他心里有几丝犹豫徘徊许久终于有了点定计。
来到长安陕西布政使郭景祥带着陕西省布政司、长安府等大小官员早就等候多时了。
根据这里的初步统计刘浩然知道陕西目前统计出一百三十四万余人口估计全省人口大约是两百万出头。
另外一系列的农耕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抽调到北方数省的大小官员都是经过挑选的都算是是能吏而且又多在江南任职多年。操持这些事情非常得心应手让刘浩然大是放心。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