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二十章 细川眼中的江南 (3 / 4)
继续翻看《江南邸报》。第四版上刊登是计部颂发的龙凤七年第一次通商关税率。出口方面。粮食三倍又七成。铜三倍。瓷器七成丝绸六成五。茶叶六成。纸张五成。布负一成半;进口方面。瓷器一倍又七成。丝绸一倍又六成。茶叶一倍又五成。纸张四成。铜铁一成半。食一成。棉花半成。而金银首饰书画精良兵器等奢侈品最高。几乎达到了四倍。细川赖之猛一看。一时反不过来。到底是什么意思。只好向通海请教了一番。
通海虽然是将。但是好歹是高级将领。受过一点培训。经过它大略一讲。细川赖之明白过来。粮食出口要缴纳货品市价三倍又七成的关税。而进口只需缴纳一成即可。棉布出口关税负一成半的意思就是只要出口了。国内税务局还会根据你在通商海关的报关单退还市价一成半的此-收的物产税。按照丞相的说法。这叫出口退税。
大致懂了一点的细|赖之算了一|。如果日本的刀剑书画丝织品等货品运到江南贩卖。一个归奢侈品。要交市价四倍的关税。一个归丝|品。则要交一倍加六成的关税。加上海路运费。价格就高的离谱。根本没有销路。难怪山贺显次郎在博多的时候死活不要这些东西。敢情他早知道江南的关税制度。
《江南邸报》龙凤七年元月第二中。细川赖之看到了几个通告。又让他震撼了一把。首先是刘浩以丞相名义发布《大宋官吏律》。大宋官吏此后不再分什么流内与流外。官与吏。一律称为司政。而司政的录取分为两部分。中央国考和分省政考。国考录取者可授品阶。分省政考录取者则全部从无品轶的庶务员起步。三年一考核。上优者可升授两级。中优者可升授一级。平者不变。下者或训诫或夺职或降职。并在各省设文华馆。定期从从九品以上司政中招录优异者为检修。学习半年再加以升。而各省所能任命的最高官职是六品凡七品六品官职非文华馆修不的授。而翰林院除国考中录取庶吉士外还定期招录各地七品以上司政优异者为待制。学习一年。凡五品以上司政非翰林院待制不授。
而司政俸禄则大幅高。庶务员一个级别其余按品轶不同俸禄不同。设有多项津贴如官服津贴出入津贴差旅津贴宅屋津贴。最重要的是职位津贴。凡担任如捕盗巡检缉私巡检运转部工地主事等危险辛苦的职位有一定的津贴。此外每年还会根据年终考稽成绩发放一定数量的补-两年根据司政就职时限和当年价变化进行薪。除外诸司政就没有任何照顾了。房子你自己购买或租赁。出入车马你自己置办公的秘书护卫之外的小厮随从你自己养活等等你自己的俸禄怎么花费不管。但是贪污受贿就等着廉政公署和都察御史找你的麻烦。
另外刘浩然在这份邸报上颂布了《大宋军政司军司政基金条律》。从龙凤七年元月开始。犯大宋军政公职人员。包括各级学堂的老师教授和各地医馆医生。每月从俸禄中扣半成。朝廷补贴一成半。统一交由计部新设的基金管理用于项工商经营所的利金全部计入基金局。而所有军政公职人员在缴纳二十年后可在五十岁领取养老补贴。凡中间阵亡伤残殉职等因`伤亡可免交余期限基金。即日领取抚恤和伤残补贴。
这个条律规定非详。如军中的军士由于是有服役期的。一旦数年服役期满这些退军士一般都会妥善安排。可转为司政基金如果是谋生路者可继续自行全额缴纳金。满二十年一生效。而中间军政人员因失职渎职犯罪等被夺职那么除了退还每月所缴纳的半成基金。其余一律没有了。
还有一个告是《大宋工商劳工基金条律》。凡大宋境内的工场商社无论官办民办合办。所雇劳工无论级别高低一律缴纳基金。劳工自己缴纳
半成。工场商社缴纳一成半。所款也交由基金局管|十年后也可在五十岁养老补贴。与军基金不同的是。劳工基金在劳工遭解雇转工后由新东家照例缴纳。中间失工期间。三月以内由官府补贴全额缴纳。三月以上需自己全额缴纳。也可申请退还基金除利金之外累积全额。而一旦入新工后又需重新缴纳。期限重新计算。至于农户基金通告则言明正在研讨中。不日便可出台。
几张邸报看完。细川赖之看的是头昏脑胀。无它。全是这邸报上的信息太多了。而且很多东西与他所知道的天朝上国惯例截然不同。的确需要花费一番心思去琢磨。就是去问俞通海。他也是一知半解半天讲不明白。只是大大咧咧说了一句:“我明白丞相的意思。国家不为国民百姓生计着想便不为国了。”不过细川赖之更关心的是几个大'的招生章程。因为他看到江南一番繁华后。心里有了一个新的想法。想仿遣唐使例。回去请幕府派遣一批留学生过来。好好学习江南的政治科技文化和军事知识。
他翻阅了一番。发各个大学的招生章程大同小异。凡县学以上或年满十六岁者可以报但是需要参加每年一次各省的省考。而这个省考是由中央统一组织。题目由中央出。再分派各省印刷成试卷。而考试科目分为国学算学和格物三科。
通过与杂役的聊天。细川赖之大致弄清楚了大宋现行教育体制。各地设童学教授六岁以上童子。可为官办或官府许私办。教授国学和算学。学制六年。童学童子学满毕业后可参加每年一的县考。考入县学。成绩优异者可直接考入府学。学制都是四年。县学和府学除了继续学习国学算学外还增加一门格物。
而且细川赖之知。从龙凤七年开始。大宋施行新的考试制度。在这种制度下。考试分为两种。一是学考一种是政考。学考每年举行一次。县学和府学读满毕业或满十六岁不入学者均可报名参加省学考。可报考各省的大学成绩优异者可报考江南大学这种最高学府。不过还需要参加一次学组织的考试。现在江南除了江南大学。又新设了武昌大学和杭'大学三所最高学府。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