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零九章 分省(二) (4 / 4)
“正因为此事重大我不能不慎重。古语有云智者千虑必有一疏。大家还是议一议吧。”
沉寂了一会。刚一直没有开腔的李善长咳嗽一声说道:“那我就先来抛砖引玉吧。太平知府范常在任上勤勉肃正。兴场。通商贸。而今太平已是我江南工业重地。政绩昭著。可为安徽布政使;平江知府杨元杲练达政体。思虑周密。处政平和。现平江棉厂广布商贸通达。可为江苏布政使;州知府郭景祥。有折冲御侮才和两城久废。景祥治城郭楼|。广屯田轻,役。威望肃然现和遂为江南重镇。其才可为江西布使;饶州知孙炎原所治的处州饶州新复未久。地方窘破。百困顿。孙大人上任以来勤政操劳。而今两地已百业兴。政通人和。为湖北布政。
信州知府章溢。治政有道。安,有方。可为湖南布政使。”
口气说到这里。李善长终于停了下。端起杯子喝了口茶水。这时宋急忙开口道:“杭州知府潘坚庭署理杭州数年。绩卓著。可为浙江省布政使。”
不的他不急呀。李善长口气推荐了五个布政使可总共才六个布政使。而且他推荐的人。范常杨元杲是州人。是最先跟随刘浩然的一批文人之一。早就被算在淮西集团;郭景祥干脆就是淮西州人;孙炎算不上是淮西集团的。却是刘浩然的死忠。虽然交游广泛。与众多理学文人名士交好。是人家并不支持理学的政治理念。一切以刘浩然为准绳;章溢虽然是浙东理学派出身。理学派还能接受。但是此人相对务实。专于政务。对于传播程朱理学倒不是很热心。如果刘浩然真的同意了这个任命方案那理学派原本争取两到三省主政官的计划岂不落空。唉。谁叫他们都是读书斯文人。刚才太矜持了。
但是宋还算有智抓住机会荐出来的潘坚庭却是非常合适。首先他颇的刘浩然的器重。要不然也不会当杭州知府数年。而且他是当涂人。与陶安李习等人关系密切。他们不会反对。最重要的是潘庭坚虽然长于政务但是也非常热衷于理'传播。是程朱理学寄以重望之人。
“百室和潜溪先生都提出人选了。大家还有什么其他人选建议吗?”大家都在那里寂着。李善长是刘浩然最信任的文官。又是庞大的淮西集团领头人。而且他推荐的人又经过深思熟虑。才干人选都挑不出任何毛病来。大家也一时不好出言挑刺。免的的罪人。
布政使。潘坚庭出任应府知府。”刘浩然说道。刚陈遇没有被提出来。那是因为应天府级。他理所当然地也跟着升一级。而且应天府做为唯一的直隶府。管辖地又是江'都城。位置比一般的布政使还要显赫。大家都清楚。刘浩然这么一换。实是不想让理'派大将持掌理学老巢浙江省。而陈遇然也出身理学派。但是他更务实。更跟的上刘浩然的思路。而潘坚庭去了江宁想大发展理学却不那么容易的事情。毕竟这里是天子脚下。光是一个江宁大学就能让你绕着走。宋胡从宪等人在心里暗暗后悔。下晚了一步啊。要是能抓住江苏和江西就好了。
接着是各省参政人选。这次大家就踊跃多了。各自提出了人选。最后经过讨论。由刘浩然下宋思颜王毛阮弘道汪河汪睿孔克仁刘胡庸等为各省参政。
至于各省指挥使。则完全是刘浩然和冯国用商议以后定下来的。旁人也不愿插话发言。各省指挥使没有从定远军现役将领中选定。而是直接从各地守备中选拔这些人原本是定远军统领以上的将领。也都是因伤退役的。
而至于按察司和都察御史。人也提不出多'意见来。因为这两职要求很高的律法平。大家熟悉的人中没有多少这类人。尤其是理学派几乎没有。所以就由刘浩然与从龙陶安去商议定夺。
最后。刘浩然与众人商议。准备在各省开设大学。以各省名为学校名。直属中枢管辖。东大学直接改为浙江大学。
议开到下午。总算完结。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