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七章 西线新动向 (1 / 3)
渔民出身的倪文俊是徐寿辉手下头号大将,此人虽然打仗有一套,但是贪权好利。至正十五年他乘势大败元廷水陆大军,克复汉阳,当时就准备投降元廷,接受招安,只是价钱没有谈拢,于是就迎徐寿辉复位,重立天完朝,自任丞相。后来他南征北战,权柄一日甚于一日,于是就不把徐寿辉放在眼里,开始想着取而代之。
徐寿辉也不是吃素的,他属下也有一帮人马,并对倪文俊小心戒备着。倪文俊一击未成,只得逃回黄州他属下大将陈友谅处,准备正式与徐寿辉分道扬镳,另立门户。谁知道县吏文书出身的陈友谅早有异心,看到倪文俊送上门来,当即率兵将其斩杀,并收拢其部。
陈友谅一直跟随倪文俊,四处征战中也立下赫赫军功,在倪军中威望甚高,所以他一出面,再打着大义的旗号,倪部大部分人马都归了他,实力骤然膨胀。
陈友谅自称宣慰使,并将倪文俊的首级送至汉阳,向徐寿辉大表忠心,说其对倪文俊擅权专横早已不平。徐寿辉见其忠心可嘉,便封其为平章。至此,陈友谅取代了倪文俊,成为天完朝头号打手和最大的实力派。
刘浩然接到这个消息,不由长叹一声,历史的车轮还是顽固地往前行驶着,历史上朱元璋最大的敌人陈友谅还是如期地登上了历史舞台。
但是事情发生了,必须想办法去应对。刘浩然也顾不上方国珍阴持两端了,自己也不见得对其有多大的诚意,都是暂时的利益关系而已,能保持表面上的安宁就好了。但是陈友谅就不能轻视他了。
上看过一些有关朱元璋历史帖子的刘浩然知道陈友谅有多厉害,他兵强马壮,又占据长江中游地理优势,动不动就顺流而下,打得朱元璋狼狈不堪,甚至有一次都打到江宁城下。要不是后来陈友谅冒险轻进、战略错误,加上老天猛给朱元璋开金手指,让其在鄱阳湖侥幸大败了陈友谅,这历史还真不知怎么写。
刘浩然不奢望老天爷像照顾真命天子一样照顾自己,他必须利用自己预知历史的优势,做好准备,用绝对的实力打败陈友谅。
刘浩然考虑了一下自己的处境,比历史上朱元璋强多了,至少东边的东南被自己抢先一步弄到了手,不但不用担心腹背受敌,还多了一大块富庶的根据地。退回江北的张士诚有大江阻隔,加上已经被自己打丧了胆,暂时不用考虑他到时全力进犯,只要提防他在背后使小刀就行了。
方国珍倒是要好好考虑的,这家伙两面讨好,而且又拥有强大的水师,随时可以北上攻击自己,倒是一个大敌。不过此人没有太大的野心,只要抓住一两次机会打痛他就好了,而且自己的地盘紧挨着他仅有的三块地盘,他敢海上偷袭自己,我就从西边捅他一刀。
刘浩然板着手指头开始算下来,发现自己最要紧的是发展水师,发展火器,西进建立一道防线。
水师不用说了,一可以控制江防,不再像历史上的朱元璋一样,被人直接打到江宁城下,二可以在此基础上发展海军,预防方国珍对东南的偷袭。
算起来火器就最重要了,水师海军需要它,陆军也需要它,只要能建立一支火器装备的水陆大军,陈友谅就算是人多势众又如何?一排火枪加火炮轰过去,打不死他也要吓死他。
西线防线,刘浩然看了看地图,决定在池州、祁门、婺源、信州一带建立一道防线。这一带是皖南、赣东山区,不利于大军行进,领过兵打过仗的陈友谅自然不会弃长江便利而走这里,自然只要分兵扼守要道就好了。不过这里可以做为一个奇袭的据点,到时自己从这里遣一支部队,直趋龙兴路(今江西南昌),威胁江州(今九江)等地,算是在陈友谅的腹地插上一把刀了。
刘浩然最担心的是池州、铜陵、和江北的无为一线。听说倪文俊缴获了整个元廷湖广水师,其中有不少巨舰大船,现在全部落在陈友谅的手里,占据了水战的优势。而且无为北边是庐州的左君弼,这家伙一直与自己不对付,自立一派,防不住他到时会给自己捅上一刀,那这一线的江防就危险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