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镇江 (2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四章 镇江 (2 / 3)
        “就是,张士诚想要江南,那他就凭本事来取。”丁德兴接着叫道。

        刘浩然一边听着一边沉思着,根据他的历史知识,朱元璋的战略是先西后东,先打败了西边的陈友谅部,再回过头来平定了张士诚。那么意味着他白白地放弃了平江、湖州这么一块大肥肉,难道他的风格高尚到了这个地步。应该不可能,刘浩然想来想去,觉得老朱同志应该不是白求恩,最有可能的原因是他攻陷江宁的时间比自己晚,等他在集庆站稳脚跟,张士诚已经占领了平江、湖州等地,只好干瞪眼了。

        历史上的事实与刘浩然的判断相差不多,朱元璋是至正十六年中旬才占据集庆,那个时候的张士诚已经占领了常州、平江、湖州,大部分实力已经南下。朱元璋占据江宁后立即向镇江发起进攻,试图染指东南,但是时机已晚。朱元璋与张士诚多次交战,大多数都占据了上风,但是却无法把张士诚赶出去。加上后来陈友谅已经崛起,开始向东发展,朱元璋面临两线作战,只好两者选一,调头先去打陈友谅。

        而现在刘浩然几乎提前了大半年占据了江宁,在集庆站稳了脚跟。这时的张士诚也只是刚刚开始想染指东南,主力还在江北淮东一带。其中的原因很简单,朱元璋在历史上纯粹是瞎子黑夜里摸路,一路上被人指点才走向攻陷集庆的路上来。而刘浩然从清涧山一战,决心自立后就坚决地按照这条战略执行下去,加上也有高人指点,就好比黑夜里赶路,不但有手电筒,而且还知道路的方向,占的便宜不是一点点。

        不过刘浩然受历史知识的约束,一直把西边当成大敌,忽略了东边,张士诚的使者却刚好提醒了他。

        刘浩然站起身来,走到江浙行省地图前,这幅从江宁官署里缴获的地图,加上刘浩然利用自己的地理知识改进后,已经相当完整了。东南是常州、平江(今苏州)、嘉兴、松江、湖州环太湖地区,经过数百年的开发,已经成为天下富庶之地,也是元廷的粮仓、衣仓和钱仓。这么大的一个诱惑摆在面前,不去抢真是傻了。而且更重要的是这里有出海口,做为穿越者,刘浩然当然知道拥有出海口的好处,海上贸易、强大的海军,能极大地提高自己的实力。

        再看看现在的形势,张士诚才占据常熟,自己却已经占据了镇江,威胁常州和江阴,两者的起点差不多。而西边,徐寿辉还正在向鼎盛时期前进,也就意味着他短时间里还威胁不到自己,而陈友谅应该还有几年时间才会上台。这是一个大力发展的绝佳时机,要是等到张士诚站稳东南,徐寿辉全盛或是陈友谅上台,自己就可能两面受敌了。

        打,坚决要占据东南,张士诚的兵力可能比自己多,但是战斗力绝对比不上自己精心编练出来,又经历过两年多实战历练的长矛兵。而且自己还有一支水师,虽然不敢说掌握整个长江下游的江防,但是它好歹也是跟强大的元廷水师打了一年多仗,几位将领又都是水战高手,用来阻止延缓张士诚南下足以胜任。

        众人已经默不作声地注视着刘浩然,等待他的决定。在寂静中,刘浩然转过身来,断然地说道:“我决定了,西线、南线转入防御,全力东进,攻取东南等地。”

        众人不由发出轻轻的一声欢呼声,他们当然知道东南地区的重要性。

        “我的设想是这样,赵德胜、金朝兴守铜陵,叶升守无为,陈德、茅成守徽州一线,缪大亨、胡海守滁州、**,然后抽调十六个步兵团,包括水师主力,全力东进。兵分两路,傅友德、邓友德、胡大海、华云龙、王弼、杨璟、吴复、曹良臣率八个步兵团为北路,从镇江经略常州、江阴、常熟,主要任务是与水师一起阻挡张士诚南下;常遇春、丁德兴、花云、仇成、赵大勇、张赫为南路,从广德出发,率领六个步兵团,直扑湖州、平江、嘉兴、松江,主要任务是在尽短的时间里占领这一地区;而冯国胜、张铨率两个步兵团为偏师,从昌化出发,侵扰杭州,牵制元廷行省。俞廷玉、俞通海、廖永安、廖永忠等率水师,在泰兴、江阴、通州一线巡弋,寻机打击张士诚的水师,尽可能地让张士诚的主力无法渡江南下。其余各地守备军进入警戒状态,随时待命。”

        听完刘浩然的战略安排,大家不由轻声地议论起来。看来主帅决心非常大,几乎把定远军主力全部抽调到东线,而且侧重点放在了阻止张士诚南下。

        “大家看看还有什么遗漏?”随着刘浩然再次开口,大家一下子都安静下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