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三节 新军服续 (2 / 2)
作为华尔街的传奇人物,戴蒙有着非凡的商业天分,他在小时候就被冠以‘神童’的称号。
1982年,从哈佛商学院毕业的戴蒙应邀进入运通公司,担任威尔的助手,自此开始了他们长达16年的师徒共同打拼。1985年6月,因公司权力斗争失败,戴蒙带着5000万美元,离开运通。此后的一年,他和威尔在曼哈顿一座大厦租来的套间里探讨如何建立一个金融帝国。
1986年,年仅30岁的戴蒙成为商业信贷公司的f。当他把自己全部的42.5万美元积蓄交给威尔时,他说:“威尔,这次我可是倾家荡产了。”两年后,他们并购了prieri公司。
1991年,桑迪把prieri总裁头衔授予戴蒙,35岁的戴蒙成为财富500强中最年轻的总裁之一。此后两年,通过一连串的并购,prieri最终合并成“旅行者集团”。在这个过程中,擅长数字和整合能力的戴蒙与拥有战略眼光和交易手腕的威尔配合默契。
戴蒙协助威尔导演了华尔街金融史上最具争议的合并——花旗银行携手旅行者集团,成立新的花旗集团。这项高达700亿美元的交易,使得长期以来禁止金融业混业经营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成为一张废纸,混业经营重新成为美国银行业的主流。此后,从纽约华尔街到伦敦金融城,戴蒙将成为花旗集团钦定接替人几乎成了所有人的共识。
但事态的发展没有像人们预期的那样。事实上,新花旗一成立就为戴蒙与威尔的决裂埋下了伏笔。在花旗集团,威尔与花旗原e约翰.里德共同执掌e大权,这种“双位一体”的管理模式注定了戴蒙会成为牺牲品。由于管理理念、管理风格的背道而驰,里德和威尔冲突不断,甚至大打出手。但里德很欣赏戴蒙的杰出才华,并经常请戴蒙到家**进晚餐。这一切,都让威尔很不满意。
1998年“黑色星期天”来临,戴蒙被威尔扫地出门。2000年,重新出山的戴蒙进入危机四伏的美一银行担任董事长兼e。任职期间,戴蒙用了4年时间,把净亏损5.11亿美元的美一银行变成了年盈利35亿美元的公司。并一手促成了2004年7月摩根大通与美一银行的合并之举。
杨国华敲了敲桌面,笑着说道:“戴蒙,我们这次的目标是全美最大的银行——美国银行,至于其他的,还是等完成对美国银行的收购再说吧”
“老板,你不是说笑吧?你真的打算收购美国银行?”
戴蒙作为一个纯粹的美国人,名副其实的华尔街金融家,他自然明白美国银行到底有多强大。在他看来,美国银行就是一个庞然大物,尽管美国银行的资产规模无法比肩世界第一银行集团,可并不意味着美国银行不如世界第一银行集团。
杨国华笑了笑说道:“戴蒙,你看我是像是开玩笑吗?”
得到杨国华的确切答案,戴蒙惊呼了起来。
“天啊老板你的胆子真是太大了。要知道敢打美国银行主意的人,整个世界有这样魄力的人屈指可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