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55章 被裹胁的山涛 (1 / 4)
“都是议论迁都的?巨先,这是怎么回事?”昭和殿中,孙亮拿起几份奏章问道。
“陛下,有多位朝臣上表,言如今天下即将归一,我朝还应适应形势,将都城北迁。但也有许多朝臣反对,目前朝中纷争较多。”散骑常侍张悌恭敬地道。
迁都,涉及大吴千万百姓臣民的切身利益,自然会纷争不断。按原来的历史,这未世皇帝把都城由建业廷回武昌,没到两年,就受吴地百姓臣民的反对,又乖乖地把都城又迁回了建业,只不过上演了一出闹剧而已。
这都城可是一个大事情,得考虑方方面面的因素,一要有利于对全国的统治,还得考虑地理、民情、经济、军事防御等各方面的需要。孙亮有着近千年后世经验可以借鉴,但也对此事一直下不来决心。
这中华大地,可堪为都的,也就这几个地方,后世的古都,杭州只是偏安皇朝的无奈选择,自然是不能选的,北京呢,现在还过于偏远了,有的可选的只有长安、洛阳、许昌、武昌、许昌、邺地、建业等地,但这些地方,都有各具优缺点,而且,这长安、洛阳都还在司马氏手中呢,这些人都急什么啊?
“哦,你怎么看的?”孙亮淡淡道。
“臣觉得,有所准备也是可以的,但也无须即做定论。”
“哦,巨先倒是稳妥之人。”孙亮点头道,接着又笑着道:“若天下重归一统,以巨先看来,这都城应置于何处为好?”
“臣不敢妄加议论。”
“巨先,我们君臣之间不必如此拘礼,不过随意说说而已。”
“既然陛下动问,以臣之见,这都城非洛阳不可。洛阳,立于河洛之间,居天下之中。洛阳城北据邙山,南望伊阙,洛水贯其中,东据虎牢关,西控函谷关,四周群山环绕、雄关林立,东压江淮,西挟关陇,北通幽燕,南系荆襄,可称九州腹地、十省通衢。自周公定洛邑,武王东迁以来,洛阳多作为帝都。是故,觉得大吴一统天下后,当定都洛阳。”张悌道。
“这洛阳,是不错。”孙亮点头道,“不过,这事,以后再说吧。朝廷已经把洛阳定为都城之一了。”
建业城诸官员议论着迁都的事情,巧和的是,这北方的洛阳城,众臣也正掀起一场争论迁都的争论。
“陛下,这洛阳乃四面受敌之地。现在孙吴势大,我大晋不如稍稍让其一步。特别是朝廷,还是先迁到长安为好。这长安,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阻山带河,四塞之地,背有巴蜀,先秦凭此一统天下。我大晋迁到长安,休整一番,未始不能出关东向,重整山河!”朝堂之上,贾充奏道。
“陛下,不可啊。若迁都而西,这洛阳,这翼州、衮州、并州之地如何办?尽弃给孙吴吗?”邵悌出班道。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