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20章 轨道与人口 (2 / 4)
“臣等附议。”韦昭、孙嘿等都附合道。
“可,就按这样办吧。”孙亮点头,“朕觉得以后必然在培训大量的官员、吏员。现在建业大学学子日多,甚是不方便。可着**另立一个大学,就叫行政大学吧,便于官员任职培训,平素也可招收些学子。”
“陛下是就,要建立一个类似太学了机构?”韦昭问道。孙吴是没有太学之设的,这很让一些儒生愤慨。
“也不算是太学吧。行政大学可以文科为主,重点传授学生朝廷律令、公文书写及行政管理之道。培训的官吏除外,任何学子要进仕途,还得经过招考才是。”孙亮道。
“哦,臣赞同。”韦昭首先点头道。这虽说不是太学,也可用之堵那些儒生之口了。
“臣等也赞同。”滕胤等也拱手道。
“既然可行,这事就交由**去办吧。”
“是。臣即行文**,让其办理。”韦昭拱手道。
“陛下,各位大人。”全尚走了出来,拱手道:“工部已规划的建业到江州、钱塘到江州的轨道修建计划,以及疏浚邗沟,并开挖江南运河的计划,行政会议什么时候能通过。”
孙亮听得,笑而不语。开挖江南运河,把吴王夫差开凿的邘沟,是后世隋唐大运河在江南的一段。上次建业大学有学者提出要开挖运河,沟连诸水系,用于通航于灌溉,孙亮自然就想起了闻名后世的大运河。工部反应也是极快,经过论证,首先提出了开凿江南运河及疏浚邗沟的计划。江南运河一完工,船只就能从钱塘出发,沿运河进太湖,从而入大江了。
随着经济的发展,孙吴出现了几个较为繁华的大城。建业、武昌作为都城自不待言,还有就是随着海运发展形成的都市,有扬州的钱塘、建安郡的候官、广州的番禺、珠崖郡的海口、交州的会安港。
这地方发展了,人口多了,道路、设施都得跟着上来。
“全尚书,这轨路还好说,只是这运河开挖、疏浚,得投入不少人力、物力,还得慎重啊。”韦昭苦笑道。
“是啊。这可出不得差错。我看还是缓缓吧。工部在派人多走走,把计划再考虑地完备一些。”滕胤也说道。
“那轨路呢?建钱线就要通车了,原先筑路的人总不能坐着等着吧。”全纪又笑道。江南运河耗费人力物力太大了,这在工部也有争议,不过,轨路就不一样了,修一段经营一段,还能有所收益。
“这个,陛下怎么看。以臣等意见,让工部自行办理。”韦昭笑道。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