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六十三章 明代亲迎 (1 / 2)
吕良与郭嫣定下了“亲迎”的良辰吉日。
郭登即将脱下自己的“小棉袄”,这个历经沧桑的半百男人很伤心,独自呆在房里黯然垂泪,戎马生涯近十载,这期间郭嫣给了他太多的心灵慰藉,而郭登膝下又无子,过继的养子留在京城,谈不上贴心贴肉与孝顺,就那么回事,不值得指望,所以郭登越想越伤感,一时间哭得稀里哗啦。
郭家没请亲眷来大同,只邀军方一批故旧及其女眷聚在一起,低调嫁女儿。
“亲迎”前一日,郭登夫妇派人到吕良家中“铺房”,所谓铺房,就是装饰、布置新房的意思,女方的嫁妆由负责铺房的人送入男家,如此一来,“亲迎”那日就只须迎娶新娘,不用再接运嫁妆了。
大明开国之初,婚俗相对简朴,嫁妆大多是“一铺一盖”,外加一对大红木箱及若干日常生活用品,而且“铺房”时,男家女家各有分工,家具由男方置办,被褥帐幔由女方置办。
明代中后期婚俗趋于奢华,世人竞相攀比,有钱人家嫁女大多置办“八铺八盖”,而且除了床榻之外,新房的所有陈设和新人的首饰衣物、铜锡瓷器等器皿,几乎都由女方一手包办,这年头嫁女儿真的很赔钱。
这个时代没有“伴郎伴娘”一说,但并不意味着没有类似于伴郎、伴娘的角色,男女双方都会选定若干好友充当随从,于是,卓轩成了吕良“亲迎”的随从,柳絮成了郭嫣出嫁的随从。
婚礼隆重而又不失庄重,仪式感极强,男人视婚娶之事为人生中的“小登科”,非常的郑重其事,寻求法律承认倒是小事,关键是要寻求社会承认、祖宗承认,除遍告亲友寻得社会承认之外,还须请长辈在宗庙中祭祖。
吕良父母双亡,便请族中一位与他血缘最近的堂叔代父祭祖。
他已接替林峰出任左卫指挥使,亲迎这日,吕良身穿正三品武官常服,当作婚礼礼服。
郭嫣着凤冠霞帔,这个时代,寻常女子一生当中唯有在婚嫁的当天可像命妇那样,着凤冠霞帔,并以此为嫁衣,而郭嫣身为品官之妻,朝廷迟早会给赐诰命,所以,只要她愿意,可以经常穿凤冠霞帔。
吕家的婚礼主持人被称为“赞礼”,赞礼可不能像现代婚礼司仪那样口若悬河外加各种逗乐,婚礼是非常庄重的,赞礼自始至终只能姿容严整的说四个词:鞠躬、拜、兴、平身,由此引导吕良完成各种礼节性动作。
前往郭家亲迎前,吕良朝代行父职的叔父行叩拜礼,平身后,执事将酒盏递给吕良,吕良洒一半酒水在地上,算作祭祀祖先,然后将盏中剩酒小饮一口。
叔父命道:“厘尔内治,往求尔匹。”
吕良应道:“敢不奉命!”
六礼流程走到这里,就算真正完成了媒妁之言、父母之命,接下来,吕良就能名正言顺的出门迎娶郭嫣了。
到了郭嫣家中,女方主婚人迎接吕良,一切都依照礼节行事,没人敢乱开玩笑,诸如“拿银子来,否则不放人”之类的婚闹,这个时代是没有的,双方都把嫁娶当作真正的终身大事,慎之又慎,所以在完婚之前,旁人口出戏谑之言是及其不合时宜的。
吕良正色道:“吕良受命于父,以兹嘉礼恭听成命。”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