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军改(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五章军改(一)
  时间总是在不知不觉之中溜走,正如古人所言时光似箭日月如梭。一眨眼间时间的刻表就转到了天启八年三月中旬(即公元1628)而在天启七年与后金的这场大战,陈浩亲自为其命名为:天启大捷!

  最近一段时间里曹变蛟可以说是每天都是痛苦并着快乐,每天早上天刚亮就出城直到晚上天黑之后才回到家里!这是因为在1月开始的五天后,曹变蛟就被陈浩叫到宫中,交给他一份长达十几页的数字不低于二万字的计划书,没错这份计划书就是陈浩在天启七年最后一个月的时间里一点一点写出来的一份计划书!

  陈浩更喜欢把这份计划书称为;军改计划书!这份计划书可以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士兵的训练编制第二部分则是关于接下明军的作战方式以及新式武器的设想!

  曹变蛟的手里拿着的就是军改计划书的第一部分:士兵的训练编制!在天启大捷的战斗中各场大战都或多或少的暴露出来明军的不足地方!比如说:第一场遭遇战中曹文诏率领的一万明军在碰到阿济格的不到5000骑兵时候居然因为一部分士兵没有经过真正的战场以及重要的是他们的直系军官没有在场直接导致行动迟缓,甚至军心不稳险些溃散!接下来的遵化城里不同部分的官兵在一起后激起各种小摩擦,如果不是孙传庭处理及时后果不堪设想!以及个不同部分的作战官兵编制混乱层次不齐。每一场大战过后就算是明军占尽天时地利也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反观在义州城战场的袁崇焕率领的一万辽东精锐,战斗力不是强了一点半点就算是面对数倍于己的后金士兵也是丝毫不惧甚至还可以看准时机反击后金!

  兵贵精不贵多,正所谓三千越甲可吞吴!痛定思过之后陈浩决定要改变明军现在军队官兵作战素质以及军队编制!也许在别人看来陈浩顶着主角光环不管什么是军改什么政策都是一路绿灯畅通到底,但是陈浩只能笑笑说;你们想的太简单了!从古至今军改都是十分困难的一件事,特别是像这种一改到底的大军改更是让每一位君王慎之又慎,稍有不慎就是激起兵变朝廷国家动荡。所以就算陈浩要懂军改的时候也要小心翼翼,现在小范围的部队里试验一下,先探探风!

  所以呢曹变蛟以及原本的从朱棣时期就有明朝三大营就成了陈浩的实验对象!当然了这三大营已经不是全盛时期的五军营,神机营,神枢营了,徒有其名尔!当在曹变蛟拿到军改计划的时候另外的三份关于军队的改编计划书分别送到了远在蓟州的孙传庭,宁远的袁崇焕,广东的卢象升手里,当然他们手里拿到计划书不是一样的!加上曹变蛟手里的,陈浩的第一部分军改计划书一共起草四份不同的计划书!曹变蛟手里的计划书可以说是四份军改计划书第一部分最激烈的一部分!

  在这份计划书里要求曹变蛟将三大营的人数控制在6000人的规模上,每一营人数控制在2000人左右的规模!这一个对于曹变蛟来说并不困难,在新年开始没多久曹变蛟就通过将三大营里的老弱病残都清理出去然后很迅速的在京师附近招募新兵,也许是因为朝廷在过去的一年对后金的作战中取得胜利刺激到百姓爱国情绪所以曹变蛟很容易的招募到新生的兵员!当然只是计划的第一步,接下来就是将三赢分为步兵营,骑兵营,炮兵营。每一营的人数为2000人,每一营分为10个连每个连人数为200人其统领者称为连长等同百户长,每个连分为10个班每个办人数20人统领者称为班长!在冷兵器时期如果人数过于少的话作战的效率肯定不能得到充分发挥!所以每个步兵人数在20人左右就是最基本的作战单位了至于炮兵班人数为20人这是因为要照顾到这时期的大炮!

  这些事情都不是让曹变蛟痛苦的事情,他感到痛苦的是接下来的半月时间里他以及选出来的30个连长事先熟悉这份训练大纲!另外曹变蛟还要额外学习全新的军营管理机制,训练机制。两个月时间里陈浩起草的官兵作战训练大纲!在这份大纲里要求每一士兵每天早上负重20斤跑步5里,接下就是600米障碍,然后就是一系列的战术训练以及俯卧撑,单杠!负重5里的跑步训练对于官兵来说还是比较容易完成训练的,毕竟古代人的身体素质要比现代人高出很多,但是600米障碍训练就不是那么简单了,600米的障碍训练陈浩设计为连续5个深坑士兵需要跳入一米深的土坑里再爬出来,随后就是连续的5个翻越2米高的一堵墙,接下来是5人一组扛着150斤的原木快速涉水通过100米泥水道。要求要在8分钟完成。如果这种训练只是一遍那还没什么可是如果是一早上做个十来遍呢?

  而且在步兵的训练中也不同于普通的步兵,他们武器统一是火铳!他们要训练的就是怎么在最短的时间装药射击,以及在排枪法作战情势下要怎么样配合作战做敌人形成一道不停歇的弹幕!至于他们的近战武器是大名鼎鼎的!不是陈浩故意卖弄情怀,这是因为在二战时期大规模的白刃战中充分的说明了刺刀在作战要比大刀更加优势!也许有小伙伴说同样在二战时期的中国战场,白刃战中国战士的大刀总是会比日本士兵刺刀厉害出许多吗?其实这是因为很多的电视剧小说威力渲染气氛才这样写的,其真实的战场基本上手持大刀的中国士兵在白刃战中要比日本士兵伤亡的更加惨重!至于为什么要打造成这个原因只因为在明朝的炼钢技术不行,如果把军刺做成剑型或者是匕首性的话会导致军刺的硬度不够容易折断弯曲变形。做成的话一方面是为了增加军刺的整体硬度一方面是为了增加它的杀伤力,放血王的称号可不是假的,虽然没后世军刺的那么出色但是放在明朝那也是十分的先进!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