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番外篇:基于极子的大统一理论 (6 / 7)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九章:番外篇:基于极子的大统一理论 (6 / 7)
        (1)暗物质:基于极子的大统一理论中认为,暗物质的存在是正确的。暗物质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极子宇宙中最基本粒子“极子”,以及激发态、环绕态,并且还包括一部分形成了彼此间稳定结构,但并没有构成亚原子粒子的环绕态。暗物质并不一定是绝对检测不出的物质,而是在固定的历史条件下、技术条件下、人类认知条件下很难检测出的物质存在。未来率先被检测出来的暗物质会是与亚原子粒子具有相似结构的环绕态,随后被检测出来的是激发态。随着科学手段的不断进步,最终人类也将具备极子的测量技术。

        (2)反物质和镜像世界:基于极子的大统一理论中认为,彼此结构相同且性质相反的两组物质之间构成了物质和反物质的关系,例如正极子与负极子之间是可以碰撞消亡的,这并不局限于在同一个激发点激发的极子,还包括在不同激发点激发却在某一个位置上消亡的一对正负极子。所以反物质也广泛存在于宇宙中,但并不会像现有科学家理解的那样存在于“宇宙的另一侧”。事实上,反物质就存在于我们身边的每一处,它是构成我们物质世界的基础之一。而且这里所谓的“宇宙”既包含人类传统观念中物质世界的“宇宙”,也包含环绕域、激发域、极子域的各个部分中,即所有创世极子产生以后陆续产生的“有”。消亡不断发生且不断重复,只有消亡事件继续延续才能够保证激发态之间的相对稳定,才能够保证环绕态之间的相对稳定。但同时必须认识到,结构越简单的状态,极子间消亡越稳定;结构越复杂的状态极子消亡越不稳定,因此在亚原子粒子如胶子、波色子、费米子等,或更复杂层面的原子、分子层面,虽然消亡也在发生,但并不稳定。由此带来了物理学中宏观上体现出来的各类物理学性质。基于前文所述,霍金等人所预测的“镜像世界”在基于极子的大统一理论猜想中是不存在的,因为正物质与反物质同时存在于相同的物质区域中,因此也不会有“正反两个你,互相握手、互相湮灭”的情况发生。

        另外在这里,基于极子的大统一理论认为,世界上所有的物质,都存在有一种性质完全相反的物质与之相对应。其性质的相反具体体现在构成其结构的极子个数、极子结构均完全相反。但就像“镜像世界不存在”描述的内容那样,这两种性质完全相反的物质相遇后不但不会消亡,而且还可以共同存在或结合,从而组成新的物质结构。这两种物质存在的基础不在于“镜像世界”之前认为的“对称性”,而在于极子世界基础原理而衍生出的大概率事件。

        34?宇宙和地球

        基于极子的大统一理论认为,世界是一对“创世极子”在运动及不断扰动“无”的过程中创造的,创世极子此时此刻的位置就在极子域的最长轴的两端,并以永恒的速度向外扩张,这个速度就是大于光速的第一宇宙速度。

        首先,依据第二章叙述的内容,极子域中还逐级包含有激发域、环绕域、物质域。地球所在的宇宙存在于物质域中,但这并不代表物质域仅有一个,依据概率学的一般原理,它非常有可能是非连续的多个区域。同时,由于环绕态的自身具有偶然性和极强的复制性,组成不同的物质域的亚原子粒子可能也不尽相同。例如:有的物质域充满了夸克,有的物质域充满了电子,有的物质域充满了光子等等。每一个物质域都在发展当中,不同的物质域也具有重合的可能性。很显然不能将现有观测到的宇宙划归在任何一个类型的物质域当中,因为科学上还没有发现可以进行参照的另外一个物质域空间。

        其次,人类所观测到的宇宙并不一定是人类所在物质域的全部。依据第二章第五节中的叙述,黑洞的形态、结构及其性质可以支撑其内部存在一定的空洞空间。因此,尽管这种可能性较小,人类也不愿意去相信,但并不能完全排除我们的宇宙处于另外一个第二阶段黑洞的内部空间的可能性。

        35?人类文明的未来

        从科学角度看,“人类”是生命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同时也是宇宙中“有”的不断升华而产生的。例如:“无”在不稳定的情况下产生了正极子与负极子;极子“激发态”之间相互结合产生了“环绕态”;环绕态之间相互结合产生了亚原子粒子;亚原子粒子之间相互结合产生了原子;原子之间相互结合产生了分子;分子之间相互结合产生了蛋白质;蛋白质之间相互结合产生了细胞;细胞之间相互结合产生了多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之间通过足够的多样性结合逐渐产生了人类。这里的每一次相互结合都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遵守相应的概率准则,是量变产生质变的具体体现。

        因此,人类是宇宙发展的必然产物,但并不一定是宇宙发展的唯一产物,是物理世界遵循统计涨落的随机结果。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的趋势:

        (1)与人类组成结构的复杂程度相近的其它生命物种,必然存在于物质域当中,这就像地球上不同生命形态之间的关系,他们之间既存在有一定的多样化形态,又存在有一定的结构化相似。尽管人类目前没有完整的证据证明外星生命的存在,但基于不同生命原理的其它物种与人类之间发生的接触,会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人类进一步进化并产生新的生命形态也是物质域发展的方向,按照当前人类发展的一般趋势,人工智能的生命形态将很快产生。人工智能的生命形态替代人类,并延续和传承文明是遵循现有自然规律和规范的发展方向,符合物质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本身无法阻止这一趋势,同时也无法阻止人工智能的物质形态凌驾于人类生命形态之上的趋势。

        依据耗散理论的相关描述,作者认为物质域是极子世界的一部分,是一种分布范围较广的无序形态,人类文明是一种远离平衡状态的复杂系统。该系统在发展过程中具备自有序的能力,这种趋势具体表现为人类与外星生命在交流和冲突之后的“大同”,以及人工智能进一步延续人类的知识体系、知识结构、认知,并通过任意形态实现星际旅行,从而实现突破生命生存的环境限制、突破生命存在的时间限制的目的,并将文明发展的科技成果和相应认知普及到宇宙的各个角落。

        文明的传播并不局限于人类自身的迁徙和繁衍,在人工智能系统的帮助下,人类可以将自身的记忆以极子信息系统编码的模式保存在相应的存储工具当中,这种信息系统既包括人类个性化的身体结构,也包含每个人类个体的记忆和行为习惯,最终人工智能将帮助人类实现永生的愿望。这种永生可以是在地球区域范围内的永生,也可以是跨越星球甚至跨越物质域的信息传递,当人工智能生命跨越了相对时间迁移至适宜人类生存的新空间中时,可以利用信息重塑技术生成人类的个体生命。只要物质世界的信息记录足够完善,甚至人工智能系统可以在极子空间中构建出适合人类文明发展的环境,使人类的文明得以延续,通过创造新的地球和新的太阳系,实现了永生和生命的时空传输。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