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番外篇:基于极子的大统一理论 (3 / 7)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九章:番外篇:基于极子的大统一理论 (3 / 7)
        由于每一个环绕态都在不停向外辐射的正极子与负极子,因此当两个环绕态的正极子与负极子能够恰巧相撞并消亡时,该消亡点上会有正负极子不停地消亡。两个环绕态之间便产生了相对稳定的空间关系,从而形成了不同性质的亚原子粒子。由于环绕态自身存在不同的结构,所以这种不同的环绕态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了亚原子粒子各种性质的体现,如质量、电荷、角动量、能量等。因为环绕态自身具有寿命,在相互作用后稳定程度受到相互作用的影响,构成新的存在方式,导致基本粒子同样存在寿命。另外在极子空间内激发态及激发态环绕受极子密度的影响,其相互作用既基本粒子的缠绕应遵循某种概率,所以亚原子粒子的产生与极子密度之间也同样存在一定的函数关系。

        物质世界基于亚原子粒子的产生而产生,并在相应的空间范围内进行相互作用。此处涵盖了近代物理学所涉及的研究范畴,并具备相对完善的实验及理论依据,所以本文中不做进一步的论述。

        14?宇宙的形态

        由于创世粒子产生后相互远离,所以极子宇宙一直处在不断的膨胀之中,而随着绝对宇宙时间的流逝,宇宙中心区域的极子密度和激发态密度不断增加,导致了物质世界的产生。但从大尺度上看,极子宇宙由边缘到中心的存在状态包含极子域、激发域、环绕域和物质世界的多个层次(如图24所示),其切面以同心圆的形式存在。

        用较为通俗的语言可以表达为:极子域不连续的分布于“无”,当其到达某位置,某个位置就有了存在的意义。但“无”的意义更为广泛,它分布在极子之间的区域之中。同样的,激发域、环绕域、物质域当中也存在无限的“无”。也就是说,极子域中有“无”和极子;激发域中有“无”、极子、激发态;环绕域中有“无”、极子、激发态、环绕态;物质域中有“无”、极子、激发态、环绕态、亚原子粒子。

        图24宇宙的层级示意图请到花千芳或赵盛烨微博查看图片

        15?黑洞域

        物质域是极子宇宙产生相对较早的区域,在物质域中,依次通过极子激发、激发态环绕、环绕态形成亚原子粒子的过程,从而进一步产生了多种多样的物质种类,如:碳、氢、氧等等。当物质聚集到一定程度时,便产生了星云、星球等天体;当天体的质量足够大时,组成天体的物质会发生聚变与裂变反应,从而形成恒星;当天体的质量进一步增大时,物质间的分子间距、原子间距都将发生变化,从而形成黑洞。

        在极子理论猜想中认为质量和能量均是环绕态在相互作用过程中所产生的表象,当极高质量物质聚集后带来的引力坍塌效应形成黑洞的过程,实际就是环绕态密度极大时产生的实体时空的收缩,使物质形态发生转变,在黑洞视界内形成黑洞域,黑洞域是高密度的环绕态碎片和物质碎片所组成的亚稳态,并在其内部形成高频的相互作用,并可以向视界外辐射粒子碎片的过程。

        在黑洞结构及其发展过程的问题上,极子理论也以猜想的形式向前迈进了一步,认为其环境形成以后,共有三个阶段的发展,他们包括:

        第一阶段,是黑洞形成的初期,众多物质,在引力坍塌的一瞬间,因为分子和原子间距的变化,所有物质的性质均发生了变化。他们融合为亚原子粒子极为紧密的状态,部分亚原子粒子甚至转换为环绕态和激发态而存在,从而形成了更高密度的极子空间。但从黑洞的整体形态来看,依然是一个物质密度的相对均衡的实心球体,并具有当前人类已知的部分性质。

        第二阶段,是黑洞形成的中期,也是一个反向坍塌的过程。亚原子粒子碎片及环绕态碎片在这一阶段可以一部分以湮灭的方式形成新的亚原子粒子,并从黑洞中辐射向外界,但也有一部分碎片在湮灭过程中被进一步破碎,并以正负极子的形式碰撞并消亡为无,最终组成黑洞的物质结构逐渐变得更为紧缩,其内部出现了孔状的空洞结构,并逐渐在自身引力的作用下趋于球壳状分布。

        第三阶段,球壳状分布的黑洞由于在极子空间内的极度不均匀,导致其稳定性破缺,最终趋于新一次的引力塌陷,并在相对较小的区域重复第二阶段可能发生的过程,并在不断的反复之中消除将该区域所产生的极子密度高涨的异常涨落现象,最终归于平稳状态。

        从极子宇宙的整体来看,本文认为世界从无之中创生,产生创世极子;极子激发产生激发态;激发态之间相互作用产生环绕态;环绕态相互作用产生亚原子粒子;基本粒子相互作用产生原子和物质世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