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名将蒙冤 (1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七章 名将蒙冤 (1 / 4)
        那一日按例朝会,明皇一脸的不悦,把一份上疏扔给众人看:“你们都看一看,看完了,议一议如何处置。”

        太子李亨第一个接过上疏来看,待他看清纸上字迹,顿时如同兜头一盆雪水淋了下来,从头冷到了脚,脑子里一阵迷糊,双脚发软,几乎站立不稳。他偷眼看去,木榻上,父皇正满面冰霜地看过来,他赶紧镇定心神,眨眨昏花的眼睛,接着看下去。上疏是济阳别驾魏林上的,参劾河西、陇右节度使王忠嗣自恃位高权重,独断专横,公然违抗圣命,阻滞对石堡城用兵。这些罪名还不算什么,要命的是魏林信誓旦旦地说,曾亲耳听见王忠嗣说:忠嗣自幼在宫中长大,与太子情同手足,太子对忠嗣恩重如山,因此,必定竭尽权利拥戴太子登基。

        李亨心魂不定地看完,早有宦官高晋接过,送到了李林甫手上,李林甫虽然早已知道上疏内容,还是装模作样地看了许久,而后,不动声色地传给了杨钊,杨钊一口气看完,神情愤愤不平,似乎满腔怒火已经压抑不住,就手递给了身旁的人。

        大殿中寂静无声,一遍死寂,所有的人都感觉到一场暴雨雷霆即将降临。在场的人有的高兴,有的难过,有的亢奋,有的沮丧。太子李亨低头看地,面色红一阵白一阵,后来变得惨白。李林甫则仰头看天,心里乐得花开一遍,脸上却一点也不表现出来。杨钊幸灾乐祸十分快意,他却丝毫不加掩饰,不时翻起眼皮瞥一眼太子,似乎在说:哼哼,你也有今日。

        上疏传阅一周,又回到了明皇手上。明皇拿着上疏,似乎在再三地掂量它的份量。沉默许久,突然开口问太子道:“太子,此事你如何看?”

        李亨压住“怦怦”乱跳的心,垂头答道:“儿臣实在不知道王忠嗣说过此话。儿臣与王忠嗣相交多年,知他如同知己,父皇对他恩宠无边,以一身节制四节镇,大唐开国以来绝不仅有,王忠嗣是知恩图报之人,绝不会说出如此背恩负义的话来,更不可能付诸于行动。”

        杨钊唯恐明皇信了太子的话,急不可耐地插言道:“太子殿下此言差矣!王忠嗣受身上多年宠爱不假,然而,人心难测,人心不足,安知他心里是不是做如此想,下官可以为其猜度一下:给陛下为臣,陛下宠信重用已经到了极顶,仕途已无再进可能。而如若太子登基,宠信定然更甚于陛下千倍万倍,那时候,权势熏灼一时,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满朝文武皆俯首帖耳不敢仰视,比起现在,不过领三十万精兵,不过辖几千里疆土,孰优孰劣,无需多说。”

        李亨气得火冒三丈,正欲开口反驳,却被明皇一口打断:“王忠嗣在朕身边十几年,他倒不是这样的人,心中只有江山,个人功名利禄从不放在心上,朕也深感奇怪,他为什么要狂妄至此,莫非是韩林他听岔了?”

        李林甫清清喉咙:“陛下,老臣有话要说。”

        “你讲。”

        李林甫谁也不看,徐徐道来:“王将军忠心为国,世人皆知。既然心中只有江山,为江山就难以顾及其他。虽然陛下一直厚待与他,但是,在他眼目中,陛下可能是个昏聩之君,江山治理不尽如人意,而太子在他心目中才是一代明主,因而他才急于推戴太子即位。”

        这下,太子气愤道了极点,亢声喊道:“李大人,王忠嗣若是真有此想,小王情愿今日便离开东宫!”

        李林甫皮笑肉不笑地说:“殿下何必气急败坏,老臣只不过是据理猜度一下,王将军为何要急于拥戴你登基。”

        李亨也顾不得许多了,一改往日遇事三缄其口的态度,狠狠地瞪着李林甫说:“什么猜度,你分明就是恶语中伤!欲置王忠嗣于死地而后快!”

        李林甫却不气也不急:“殿下,你说老臣恶语伤人,那就请你自己当着陛下的面来说一说,王忠嗣为什么要迫不及待地推你上位?!”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