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九章 立后风波 (3 / 5)
“有什么难的?”
“怕遭物议呀,爱妃。”
“当年满朝大臣闹得沸反盈天,高宗皇帝还不是一样立了祖母为后!你垂拱天下。一言九鼎,还怕的什么物议!”
明皇沉吟良久,伸手拉过了武妃的一只手:“这个事情是拖得有些久了,朕对不起你,是该有一个决断了,夜长梦多,再拖下去,朕也料想不到会有什么结局。放心,过几日朝会,朕就提出来交大臣们议论,立你为后,如今朝中少了姚崇宋璟那样敢于当面批朕龙鳞的人物,料也无人敢于出头反对,爱妃,你就放心好了,后位虚位以待,早晚都是你的。”
武妃给了明皇一个娇媚的飞眼:“哼,若不是臣妾厚着脸皮开口,你还不知道要拖到什么时日去呢!”
两人停了箸,言来语去说了许多,三个孩子听得似懂非懂,都忘了吃饭,一会儿看父皇,一会儿看母妃。武妃吃了明皇给她的定心丸,悬着的心落了地,看见几个孩子呆呆地看着她,赶快拿起了箸:“吃饭吧,大人说话,小孩子该把耳朵捂起来,一句也不能听。”
咸宜问道:“母妃,您跟父皇说了些什么呀,您好像还生了父皇的气了?父皇他怎么欺负您了?”
“你们不要着急,父皇不敢欺负母亲,他也不会欺负母亲。”她看一眼明皇,又把目光移到着李瑁李涓和咸宜公主的身上,语重心长,缓缓地说道:“母亲说的,好像是为自己,其实,全是为了你们。日后你们就知道了。”
一日,渤海靺鞨之子义信带了重礼来朝觐,明皇收了礼,嘉勉了不少的话,又回赠纱绢一千匹,金银玉器若干,义信千恩万谢,下朝堂去了。百官等着散朝,明皇却没有退朝的意思,他眼睛看着地上的方砖,似乎在想着怎样开口。群臣猜想他有大事想要宣示众人,都等着他开口,朝堂中静寂无声,连一根针落到地上的声音都能听得一清二楚。良久,明皇再三地清了清喉咙,慢慢地说道:“有一件大事要与你等商议,这个嘛,就是-----,其实你们也都清楚,就是后宫已经虚位两年,诸事无人为朕分担,朕精力有限,顾了外头,就顾不了内廷,国不可一日无君,同理,后宫也不可一日无主。因此嘛,朕想立后-----,”他扫视一眼群臣,群臣大概也心中有数,猜到他下面要说什么。一个个眼观鼻,口问心,无一人开口。明皇底气足了,言语直奔主题而去:“武妃行合礼经,言应图史,温良恭谨,懿德贤淑,朕意欲立为后宫之主。”
群臣没有人应声赞同,也没有一个人出面反对,你看我,我看你,个个讷讷无言,明皇满心以为事已谐也,满心欢喜进了内廷凤栖殿,把好消息告诉了武妃。武妃喜不自胜,催着明皇早日昭告天下,她好入主后宫。
殊不知三天之后,御史魏好礼一份上疏进了九重。明皇越看,眉头皱得越紧。大胆魏好礼,开门见山,直起直落,直言不讳,句句剜心:“《礼》曰:父母仇,不共天。《春秋》曰:子不复仇,不子也!陛下要立武氏为后,不遵古人教诲,今后,怎么有颜面再见天下士人?!”
几句话气得明皇心头乱跳,好不容易压住了心头火气,咬紧牙关看下去:“武妃之从叔武三思、从父武延秀,都是干纪乱常之人,为天下人所愤恨所不齿。恶木垂荫,再热,高士也不在树下休憩,盗泉飞溢,再渴,廉者也不去饮它,庶民百姓都能够做得到,身为天子,更应该率先垂范。臣下惟愿圣上慎选贵戚淑女,这样,才符合神祗的心意和百姓的愿望。”
言语恳切,一行一行地看下去,明皇心头的火气在渐渐地消散:“《春秋》中有记:宋人夏父之会,不以妾为夫人,齐桓公曾在葵丘设誓,不以妾为妻。圣人已经明确了嫡庶之分,分野定了,不轨之心自然也就自灭了。现在,坊间人盛传张说不甘寂寞,暗自勾搭后宫,想借用立后之功复宰相之位。而当今太子非武妃所生,武妃有自己亲生的儿子,若是她得主后宫,太子之位则不稳,内廷又起纷乱,天下也可能为之动荡不宁。因此,为天下计,为黎民计,陛下也应三思三思而再三思。”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