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四章 篝火故事 (1 / 2)
戌时末,天已完全黑了。
薄云蔽月,野外一片黑暗,草丛中蟋蟀的叫声若隐若现,郊外的夜晚微风轻抚,煞是凉爽。露营处燃起了一小丛篝火照亮了这家“平安里”客栈的朦胧身影,不知名的夜虫围着火焰飞舞着,一些睡不着的年轻人围坐在篝火旁,还有几个妇人带着孩童在嬉戏。
宋山抱着大黑坐在一块石头上,身旁是毛头和秦卫行,豹子、夜蛇等几人分坐在一旁,还有十几个招募来的青壮也在就近围着。
懒猫正在讲一个故事,安静的夜晚中,懒猫的声音听得清清楚楚。
“咳咳,这个是在下从益州一说书先生处听来的。说是徽宗宣和初年,有一蜀人王某,双目失明,却能说天象变化之灾详,能测国家未来之气数。王某游历至汴京,于某夜某时辰,唤人取一盆水放置房檐下,天上无一颗星照临汴京的分野。又到宣德门外,秘密掘地三尺,取土嗅之,发现泥土枯燥索寞,毫无芬芳,了无生气。王某道:天星不照,地脉又绝,怎么能成一国之都?于是上书朝廷,乞求迁都洛阳。当时国无大事,大臣们一看,顿骂此人太狂,这不妖言惑众吗?徽宗下旨将王逐出京师。到了靖康元年,国事危急,金人已兵指汴京,钦宗想起王某之言,急招入宫,王某曰时日不多,汴京将破,再力劝迁都。钦宗将信将疑,犹豫不决。王某私下和当时的太常博士虞大人说道,国事不堪,已无悬念,唯巴蜀之地为福地,不遭兵灾,劝虞大人举家入川,勿以家试祸。虞大人问王某行将何处,王某曰吾命已尽,今年当绝于汴京,只可叹与家人不得相见。虞大人听罢此言,当即辞官入川。是年,金人将破城,钦宗大骇,再急招王某,王某乘车行至宫门时,金人已破城,众人奔走逃命,王某摸索下车,不知去处。此人真乃奇人,能言六年之后靖康之变。这王某可谓先知先觉矣。”
众人听得津津有味,待懒猫讲完,纷纷叫好。
宋山拍着手道:“好故事,也不知是真是假,真太神奇了。”
“确有此事,王某名唤王俊明,虞大人虞齐年为四川陵阳仙井人,听这王俊明之言后,举家入川,就在成都府终老。不过那是百年前的事了。”秦卫行一旁说道。
“传言吧,哪里有人能预测未来?再说用盆水看月亮还可以,看星星本来就看不到。星星的光太弱了,根本不会反射出来。”宋山不相信这是真事,马上也想到水盆根本映不出星星来。
“哦?这我到没试过,哪日找个天晴的夜晚,用盆水看看。不过天下之大,奇人异士未尝没有啊。”秦卫行道。
“可以啊,断然看不到。至于泥土味道,这更没啥说的了,还能闻出有没有索寞之气,太玄了,不过,懒猫,这故事讲的好,来,奖励快大肉,谁再接着来个故事。”宋山从身前端起一小盆,朝懒猫晃着。众人又是一阵哄笑。
是时,天地一色,野外空寂,一丛不大的篝火和围坐的人放佛是这世间唯一的所在。
火焰跳动,映红了一干少年的脸。
秦卫行何尝有过在这荒郊野岭处吹风露宿的感受。没有酒菜、没有琴瑟,没有香肩,但在这天地间的空寂之下,已将所有烦恼心事尽皆抛下,篝火旁少年们的笑容也感染了他,一时兴致大发,见众人暂无应答,遂道:“我来。”
“话说这徽宗年间怪事颇多,预言金人入主的怪事也有好几桩,今日小哥讲了一件,咱不讲那些怄气之事,换个有趣的。我就续一个术士林灵素的事。徽宗宠幸道教,当时有三位著名道士,一曰王老志,人称老王先生;二曰王仔昔,人称小王先生;第三个就是林灵素。大小二王道人的门下道士自诩为“金门羽客”飞扬跋扈。小王先生更牛气,对宫中大太监呼来喝去,自称八仙之钟离弟子的老王先生死后,小王更是得意,自称遇到过许真君,晋代大道士许逊传给他一本《大洞隐书》,能预知吉凶祸福。愈加受宠,待高人林灵素入宫后。见小王先生并无才学,找了个借口,将他入监杀之。林得以得宠。某次,林灵素邀请馆阁十余名官员吃酒。吃到晚上,林说:大晚上的该找谁来陪诸公吃酒呢?街市倡优不能陪众位。这样吧,我施法千里之内皆能致此陪酒,你们就说你们想找谁吧?众人觉得这太荒谬了,也没计较,随便说了他们千里之外相好的名字。林灵素做法后,指着一侧的竹林说人已招至林中。众人进了林子,正是夜深时分,只见有小阁子十余所。众人进入阁子,凡是众位官员所说妇人竟然都在阁中相候。诸公遂与相好的叙问契阔,卿卿我我。聊着正酣之际,林灵素进阁子推醒诸公,众人再看,还在席间端坐,哪里有什么阁楼佳人?简直是恍如一梦。此乃宫中流传出来的奇事一桩。”
“好!”众人一阵掌声,旁边的妇人孩子也都围了过来。
秦卫行摇着纸扇,暗中得意,要说讲故事,小菜一碟,讲个十天半月都讲不完。
看着这些之前绝无可能同席同座的下贱之人,秦卫行也奇怪为什么自己会溶入他们而不自觉,今日没有煮酒吟诗,也无高人雅士,一干听众尽是乡下的少年和妇人,不过,一点没有觉得粗俗,反而内心真的很轻松、舒畅啊,真是好奇妙的感觉。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