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大变 (1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19章、大变 (1 / 3)
        其实历史上的越女一直参与在中原王事。这是因为越女的传承并不是起源于南疆,而是起源于江浙。

        在春秋战国时期,吴人和越人却是勇决剽悍的象征。那样的轻视生死,追求生命中最后一刹那的光彩,和现代一般中国人的性格相去是这么遥远,和现代苏浙人士的机智柔和更是两个极端。在那时候,吴人越人血管中所流动的,是原始的、犷野的热血。

        只不过越女很固执,她们信奉的是以《易》理、《老子》思想及《孙子兵法》之战理。这套理论融入了她们的思想,她们的剑术。

        从理论到技术、战术及心理等到方面论述击剑要领,阐明了剑艺中动与静、快与慢。攻与防、虚与实、强与弱、先与后、内与外、逆与顺、呼与吸、形与神等说辩证关系。论述了内动外静、后发先至、全神贯注、迅速多变、出敌不意等搏击的根本原则。东汉王充《论衡·别通篇》:“剑伎之家,斗战必胜者曲城越女之学也,两敌相遭,一巧一拙,其必胜者有术之家也。”

        可惜,战乱,不苟性别的春秋逝去了。以武扬威,以武亡国的大汉也没了。

        到了宋朝。

        那种“处女见越王。越王赐座,问以击刺之道。处女曰:‘内实精神,外示安佚。见之如妇,夺之似虎。布形候气,与神俱往。捷若腾兔。。追形还影,纵横往来,目不及瞬。得吾道者,一人当百,百人当万”,古之旧事,已经不可见。

        没人会让女子领军。到了蒙古人南下,越女只能背井离乡南下。

        元朝的徐天祜曾经研究过越女,并对《吴越春秋》中的越女篇考证和注解,他说《吴越春秋》作者东汉史官赵晔“去古未甚远,晔又山阴人,故综述视他书纪二国事为详。”

        其实这类事多有发生。中原的文化变了,所以有些人与事,便变了。

        不仅仅是越女与南诏人,后世南疆这块还会有共青城。是后世中原支援过来的上山下乡的中原知青们。

        只不过当人家不记恩。。反咬一口后。为免上者失误,他们成为了没国籍的人,国家不承认这帮人的存在,似乎这样就可以抹除自己做出的对敌国援助的决策。一直到朱桂穿越那会儿,这帮人也才有了国籍,缅甸籍。

        当然,越女们没有有家归不得的痛苦。强者在哪里都是强者。因为强,所以在不在家乡,并没有区别。

        而且,她们就是回乡,现在的江浙之地,可也不再是她们的家乡。

        一种文化,一种传承,到了现在的大明,又怎么会有人让。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