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普适性 (7 / 8)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89章、普适性 (7 / 8)
        “至于其他的读书人,我这儿太少了。”

        如果有其他人选,朱桂也不会逮住黄子澄一个不放。毕竟实验这玩意儿,只有在不同的人身上做,才有普适性。

        至于那些投奔自己的人,比如海商们的后代。一个是朱桂还不信任他们,毕竟这是神话的力量。哪怕是实验,也没有让外人享受的道理。

        二个就是哪怕朱桂信任了他们,也不会让他们去服。这个时代的海商就是等于海盗的存在。盗与商并没有明确的分界线,有生意做的时候就是商走私,没生意做的时候就是盗。他们有时候互相抢,有时候上岸抢。当海禁宽时,海盗就变成海商;当海禁严时,海商就变成了海盗。这就是所谓的“商道不通,商人失其生理,于是转而为寇,海禁愈严,贼伙愈盛。”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朱桂还真担心服用了浩然正气的海商们一下子成了正人君子前来投案自首。

        到时候朱桂怎么办?

        是处理,还是不处理。

        处理吧。那是逼中国的海商们去死。因为西方更强盗。

        比如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多次的外交努力之后终于失去了耐心,决定以海上武力逼迫明朝政府,让中国同意开放港口、只与荷兰人做生意等一系列无理要求。他们动用了59艘船只,包括最先进的11艘配备有新式加农炮的重型战舰,另外还有招抚的刘香的海盗船约50余艘。1633年10月22日,郑芝龙根据可靠情报,率领150余艘战船来到了位于金门岛南部的料罗湾口,发现荷兰人的全部主力。

        荷兰人发现了明朝军队后,摆开了防守的阵势,郑芝龙也毫不犹豫的发起了进攻。邓芝龙的150艘战船中50艘是炮舰,其余的100艘全部是火船,在炮舰的掩护下,100艘火船拖着熊熊火焰顺风蜂拥而上。海战行家的荷兰人傻眼了,他们从没见过如此大量的火船投入到一场战争中,他们顶多使用几只而已,他们更加看重的是战船的机动性。

        面对意想不到的战术,荷兰人两艘重型战舰一开始就被点燃,另外两艘连撞带炮击,沉与大海,此外被俘虏一艘,其余的落荒而逃了。至于海盗刘香的50艘战船,则全部覆灭,这场海战明军大获全胜。荷兰人只得放弃垄断中国海上贸易的想法,于1642年开始了艰难的台湾殖民。

        对一国政府,这帮子海商都敢开战,更不用说对付海商了。

        所以朱桂是绝对不会让手下的海商成为正人君子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