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71章、侵染度 (1 / 5)
“大哥说的很有道理,不过大哥忘了臣弟也是王爷。在楚国,如果有人可以坏臣弟的事,那臣弟这个王可就不合格了。同样,不做事还想分功,臣弟同样是不会答应的。”
呃--他竟然看的这么透彻?老十三的老师到底是哪一个来着?如果可以,是不是可以请他教教允文?
“我明白了,老十三。”朱标点了点头,一边想一边说,“让他们做事也是对的,但是怎么做事才算做对了呢?”
朱标也希望大青巾们做事,毕竟在大明,如果大青巾们不做事,也就没人做事了。
“十三你也知道,其实父皇一直在让他们做事。只不过成效不大。”
朱标太谦虚了,哪儿是什么成效不大。是根本没成效好吧。
举凡一个王朝建立之初,大多政治清明,很少有贪污**现象的发生,但是明朝初年却发生了大规模的**,朱元璋处理**的手段也非常的残酷。他规定:官员贪腐超过六十两银子即可处死,即使当时开国之初,六十两也不是一个大数字,最出名的是凌迟,就是用小刀片一刀刀的把肉割掉,让犯人在痛苦中死去,有的甚至被剥皮,里面塞上稻草,以警示后来的官员。这样仍然没有能阻止贪污的风气,有史料记载,洪武年间某科放榜派官364人,一年后,6人被杀,戴死罪、徒流罪办事者358人,一个都没有跑掉,可见当时贪腐成风。于是朱元璋颁布了更严酷的法令,只要贪污,不到六十两也可以处死,百姓发现贪官污吏可以自行逮捕,押赴京城,沿途人等不得阻拦,有阻拦者株连九族。
洪武十。这孩子太柔弱,耳根子软,就是治国也不那么合格,极容易受人鼓惑。
这也是朱标看重浩然正气的主因,也是他的私心所在。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朱桂隐隐约约猜到朱标有私心。这很好猜。拥有浩然正气的人公正,至少看上去是这样,但凡统治者都会需要这样的人才。
只不过朱桂却不敢给出这样的建议。
是,他是可以炼浩然正气的丹,但是黄子澄已经证明了,这力量很唯心。
举个简单的例子,海瑞,绝对的正大君子。但他却活活饿死了自己的女儿。这家伙太正了,正到对家人的态度严苛到了变态的程度,甚至因为女儿吃外人的食物,便把女儿活活饿死。
他的严以律己,严待家人。于国于民都是好事,甚至在修炼浩然正气上,朱桂相信他也是最优的人选。
但是正因为如此,朱桂才不敢传出浩然正气。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