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48章异音(一) (1 / 3)
第148章异音(一)
看完两个人的报告,蓝玫瑰叹口气,这是自己的失误,明知道叶晴和卢沙武很难和平相处,共同奋斗,最后还是同意了两个人一同去江南。看来在军政事情上,真的不能讲情意。叶晴的私心,蓝玫瑰不是看不出来。当初作为亲兵卫队的男女两个队长,蓝玫瑰也有偏袒之心。杨仇虽然要比冯彪他们资历浅一些,但也比卢沙武要早临战场。徽州军经过四年多的发展,已发展成近三十万军队,各兵种齐全的多兵种综合部队。不用谈部队的训练和官兵的忠诚度,单就一个武器系统,就不是蒙古军队能抗衡的。
即使不用再等几年时间,就是现在蓝玫瑰也有能力渡江开始北伐,之所以没有动,一来蒙古统治北方时间要长,二来黄河两岸落入金国手中已经百年以上,民心已然不归大宋所有。从新附军到蒙古汉军的战斗意志就能看出来。三来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后勤能力还不足以支撑大部队向北进攻。
根据情报部不断向北扩展的力量,大都方面的情报越来越详细。忽必烈在不断的失败中总结出经验教训,对北方特别是长江北岸的占领地区,下达了强制性的怀柔政策,迫使蒙古人对待汉人好一些。根据手下汉臣的意见,不断推行惠民政策,这让饱受战乱之苦的江北百姓,都开始厌倦战争,民心思稳,时间越久对北伐越不利。
只有蓝玫瑰自己明白,蒙古的大元朝只存在了不足百年,是因为元朝的统治不和民心,以至于天下大乱,汉人纷纷起来抗争,直到建立大明王朝。可是自己的出现,忽必烈灭宋战争失败,到大宋的渐渐稳定,让忽必烈有了警觉。改弦易张,调整了对汉人的政策,想稳定现有的地区,不再有南下的思想,这样的形势对蓝玫瑰是非常不利的。
派叶晴和卢沙武过江,先期抢占大别山区,进而控制淮南西路,长江北岸地区,为大军过江创建一块基地。因为徽州军的武器装备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更新换代,从冷兵器的古代战术,正在向现代化军队转变,作为最新实验单位,徽州军中央军已然达到四个师三万多人完全脱离了原来的作战方式,这样的作战方式更加依赖后勤力量。
玫瑰山庄科研所的进展突飞猛进,沈玉川的蒸汽机突破了最后关口,达到了可以成功远转十二个时辰,已经有两台样机投入到使用之中。大炮和步枪已然通过验收,只要最后一步完成,徽州军就会走在世界的前面。蒙古军队将毫无办法阻挡徽州军北上。这最后一步就是蓝玫瑰一直在研究的雷汞,这是子弹和炮弹必须有的东西。
蓝玫瑰一直没有进行火绳枪和燧发枪的研制,因为这种枪的射速并不比钢弩快,即使用三段、四段式射击,也无法和单兵装备的钢弩相比。蓝玫瑰打算一步到位,毕竟对制造步枪还是有很大的心得。以玫瑰山庄的技术,枪支生产不成问题。
蓝玫瑰清楚,一个国家的工业水平体现在钢铁冶炼上,没有相应的钢铁工业,什么都无从谈起,所以玫瑰山庄的物理研究所进步最大的就是钢铁工业,很多几百年、千年之后才后出现的钢材,在这个时代问世。
有了合格的钢材,水利机械和蒸汽机的运用,加快了工业化进程。冷轧、热轧全面启动,整个徽州提前进入工业化城市行列。让蓝玫瑰忧心的是工业污染也在加剧,确没有更好的办法解决。科技并不能全面开始发展,极不均衡。可是蒙古并没有打败,国家并没有统一,很多技术也就不能向民间开放。得不到整个社会的力量,单靠一个徽州还无法全面开展科研,必然导致科技发展的不均衡。
徽州主要注意发展的还是军工业和重工业,而民用工业和农业几乎停止不前。为此蓝玫瑰在国子监太学的基础上,成立了社会科学院,集中大批的人员进行多领域的科技研究,把精力都投向这里,行政上的管理几乎全都由内阁来运行。
大宋朝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只有内阁会议没有朝会。蓝玫瑰干脆取消了例行朝会,内阁有事就来蓝王府请示,其它的权限范围内的事自行解决。为了达到安全运行的目的,蓝玫瑰制定了行政法规,内阁无权修改行政法,在行政法框架内不用请示汇报。所有人都不明白,只有蓝玫瑰明白,这个行政法等同于临时宪法。而自己一个人代替了议会的权力,其实这也是皇权,不过就是给皇帝倒出了时间而已。
行政法规毕竟只是一个大的方向规定,细则和实施办法还掌握在内阁的手里,为此蓝王府在总参谋部的基础上又出现一个权力大得吓人的部门,那就是立法办公室。这是由五个人组成的机构,在蓝玫瑰的指导下进行行政法修订,是由巩全、林阳、赵良、韦昌、吕天成五个人组成,直接对蓝玫瑰负责。
内阁的成员都明白,蓝玫瑰掌权已成为不可逆转的事实。而立法办公室的五个相当于蓝玫瑰的代理人。什么法律?这部法律的修订,蓝玫瑰说改就改,也就是提前下达的圣旨而已。不过陆秀夫和陈宜中等人很快发现,蓝玫瑰在行政法中下达的法令,很少有修订的时候。一件事一旦下达,基本不会改动,以后遵照执行就可以了。这样一来不会出现朝令夕改,内阁的行政处理也有了依据,不用事事请示、事事汇报。也不用担心蓝玫瑰情绪化,心情和个人好恶不会影响圣旨的下达。而立法办公室不去管理细节,只是制定基本框架,在制定前也听取多方意见,综合考虑后才正式下达,失误很少。
有了这些运行办法和制度,大宋朝不多的几个路,都出现蒸蒸日上的好形式。各级部门的运作也很规范,这要归功于强大的廉政队伍,地方行政长官控制的权力在变小,因为六部下属各局分工明确,在各州府军县都有直属机构,很难不让内阁掌握,也无法瞒住各局知道,一套有效的管理办法让大宋达到了政治清明。
另外一点,蓝玫瑰对出现在京城各州府县的报纸,不断放宽政策,只要利登的情况属实就不违法。对虚假消息和传闻,如果构成犯罪绝对严惩。只要保证发出的内容是真实的就受法律保护,这条法规一颁布,立即受到了欢迎,特别是那些愿意评击朝政和自认为是清流名士的文人,一反常态对蓝玫瑰这一条是大加夸奖。因为报纸已成为大宋人的生活一部分,上面的文章也五花八门,为了达到销量,每家都想弄到别人不知道的消息。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