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面菜论 (1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16章面菜论 (1 / 4)
        第116章面菜论

        忽必烈加税,让长江以北的蒙古占领区更加贫困。地主大片的兼并土地,而元朝的蒙古人并不懂得农业的重要性,用武力强占的土地,在休养生息上做得不够。虽然忽必烈采用汉臣的方法,也实行仁政,但在一定程度上,效果甚微。

        蒙古人的头脑里,把汉人本身就贬为低等民族,这种思想覆盖了整个蒙古人,对汉人的压榨到达极限,各地不堪重赋的百姓揭竿而起,各地烽烟不断。

        这样的局势,忽必烈从长江两岸抽调兵力进行镇压。而血腥的屠杀让人口税减,大面积地区出现荒芜的现象。镇压虽然让造反暂时平息,可是增加的军费和消耗让忽必烈感到了困难重重。万辆弩车计划一再停顿,生产制造的工匠又全是汉人,消极怠工和质量不过关,弩车并非完美。

        蒙古的工匠不明白很多部件的制作原理,只是照葫芦画瓢。又不懂得几何学和力学原理,就一个齿轮的制造,全是手工打磨,没有相适应的测量工具,最后只能每辆弩车单独使用,一但坏了既无法修复。没有相关的技术,也达不到轻便快捷的上弦,所以速度很慢,弩车制造困难重重。蒙古很多将领对弩车渐渐失望,又把精力用在了加强骑射方面,失去了蒙古人的热情支持,那些汉将也无力改变这种状况。

        整个冬天的季节里,元朝内外一片惨淡,没有了骄狂和欢乐,显得死气沉沉。又是一年春节到,与北方蒙古相比,江南的大宋却是喜气洋洋。

        蓝玫瑰的一些列新政,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大宋的生活方式。临安改造速度飞快,规划局的聪明才智被发挥出来。让蓝玫瑰又一次感叹,古人的智慧也是非凡的,中华民族真的是世界上最聪明的民族,给他们好的政策条件,科学创新一点也不落后于其它民族。

        杭州这个地方本来就山清水秀,风光绮丽。被这样设计和改造,不但突显出大都市的风貌,也没有失去江南名城的原来风韵。打退强敌,国泰民安,内阁制和廉政制度,让大宋出现了中兴的迹象,朝臣百姓都在欢喜的季节中渡过春节。

        蓝玫瑰把精力用在了对大宋生活的潜移默化上,并不强力推行什么政策。在临安开设了一个又一个的私塾馆,展开传授实用技能,这些在学馆里的学生成为临安城里的抢手人物,因为他们会算数,会画图,会制作工具,会各种技能。新兴的工厂,商铺都为没有懂行的人儿发愁呢。有这样的人才工钱给得越来越高。在临安第一次出现了各级官吏集体辞职的现象。

        以前能进入官府,哪怕是一个扫地的也觉得高人一等。宰相门前七品官的定论成为经典,可是现在不同。有文化、有知识都受到欢迎,因为有文化基础,学什么都快,只要有这些基础,在任何一个地方都能找到一个好工作,受人尊重,就连东家都不能惹,否则就不干了,有很多人家在那翘行呢。在官府当一个小吏有什么用?一但勒索了钱财被人告发,就可能被送进劳改矿场去劳改。没有油水还经常被人训斥,这样的事谁干,纷纷辞职。

        现在最火的就是华夏文学词刊,已经由原来的不定期发行,变成了每日一刊,因为创办时间早影响大,一群年轻人又不贪图大利,只是想在文学上出名,又能守商业诚信,是临安城最大的刊物机构。每家商铺都希望能把商品登在华夏文学期刊上,由原来的两版已然增加到了四版,其中有一个版面是江南商会的专面,得到了江南商会的钱财大力支持,华夏文学期刊终于变成了华夏日报。

        每天听到这样的报告,蓝玫瑰真的很高兴,这些全是民间自发的事情,又没有谁去反对孔圣之道,程朱理学。官府和文人都无处下口。只能看着事务不断发展。

        国子监祭酒孔贤达找过蓝玫瑰多次,因为国子监的学生越来越少,被华夏日报拉走了大批的学生,这些人都是陈坤、袁永他们的同窗,年青人聚一起谈天说地、讲诗论文、挥击朝政,让一直僵化的国子监处于崩溃的边缘。面对这里冷清的环境,孔贤达怎么能不气愤,可是他一个小小的祭酒能怎么样?

        蓝玫瑰哪一次都是对他很客气,也很尊重,也支持孔贤达提出来的一切。钱哪、物啊给于支持,让孔贤达无话可说。对于今年的春闱大比,礼部还是很重视的,礼部尚书王伦找上孔贤达,告诉他内阁决定今年大比试题出自蓝王府、大内和内阁共计三个题,大内的是礼记方面的,内阁的题是明经,蓝王府的是策论。

        这样提前通报考试范围的事没有过,以往的考试都是固定模式,只是不知道试题是什么,可是今年竟然提前通知,这样试题范围很小,内容却很大,涵盖面非常广,要求有务实性,空洞的理论不行。以前科考是没有过的。但是三个破题都是论述文章,没有固定的答题模式,给考生准备的时间,自己去收集资料,让自己的文章更加有深度,有说服力,可以去请教高人学者,写出自己的三个论文。最后通过礼部初考后,在礼部进行答辩。通过的就可以被录取,不能通过答辩的就落榜。

        这样的考试规则一经发出,引起了天下震动,十年寒窗苦读、一朝成为废物,那些每天拿着四书五经当饭吃的人完全傻眼,大宋朝要的是务实派,不要一些读死书的人,那些把诗经礼记倒背如流,但是却不知道所以然的人嚎啕大哭。天下文人都开始痛骂蓝玫瑰蛇蝎心肠,跟读书人过不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